經濟有起有落,資產價格不可能只升不跌,樓價自然亦不例外。近年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樓價大幅上漲,泡沫風險不斷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樓市陷入高危,萬一全球樓市崩圍,香港勢必淪為重災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球樓價平均升逾百分之三,已經連漲七季,不少國家及地區創出歷史新高。而截至去年第四季,香港樓價升幅約一成,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菲律賓。基金組織警告,樓市泡沫風險已成為經濟穩定的重大威脅之一,呼籲全球各地採取措施防止泡沫爆破。

毋庸置疑,近年全球樓價持續上漲,主要因為美國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大量資金湧入市場所致。對香港來說,由於前朝曾蔭權爵士尸位素餐,房屋政策無所作為,導致土地及房屋供應嚴重短缺,內外因素影響之下,樓市升幅比其他地區猶有過之。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枯俱枯,一旦樓市泡沫爆破,勢必造成骨牌效應,拖累整體經濟,帶來難以想像的災難。

其實,香港樓價高不可攀,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早前有美國機構調查顯示,香港連續四年蟬聯全球供樓負擔比率最高的城市,樓價中位數超過四百萬元,平均每個家庭需要「不吃不喝」近十五年,才能供完一個細小單位。雖然目前處於低息環境,平均供樓支出仍佔家庭平均收入六成半,遠超金管局不能超過五成的指引。而最諷刺的是,香港樓價全球最貴,面積卻是全球最小,每個新樓單位平均只有不足五百平方呎,市民窮畢生積蓄也只能換得一個蝸居,叫人情何以堪!

房屋問題積重難返,反映房屋政策失敗。儘管現屆政府頻頻推出壓抑樓市措施,包括雙辣招等,可惜成效有限,除了令交投轉趨淡靜之外,整體樓價始終沒有顯著回落。相反,港府早前對雙倍印花稅進行微調,原意是為換樓客提供便利,結果卻令沉寂一時的樓市蠢蠢欲動,個別二手成交甚至創出歷史新高。

歸根究柢,要令樓市健康發展,市民安居樂業,關鍵不在於推出多少行政措施,而在於樓宇供應是否足夠。可惜的是,在泛政治化的社會氣氛下,港府拓地建屋寸步難行,連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期撥款申請亦受阻於立法會,解決房屋問題談何容易。

俗語說,唔怕米貴,最怕運滯。如果經濟持續增長,市民收入水漲船高,樓價上升問題還不大,然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香港經濟增長後勁不繼,不僅出口放緩,連近年一枝獨秀的旅遊業也出現疲態。有銀行發表研究報告,將今年零售業增長預測由一成三大幅下調至半成,預示前景暗淡。一旦經濟環境惡化,加上外圍負面因素影響,隨時成為壓垮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

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儘管樓市前景很難預料,但九七年樓市泡沫爆破殷鑑不遠,做好應變措施,防範災難重臨,是港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