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厘米導管遺腹腔兩月

  • 【本報訊】公立醫院遺留手術物品於病人體內事故層出不窮,醫院管理局於《風險通報》揭露兩宗最新事故,首宗涉及一名接受右結腸切除手術的病人,醫生於其腹部接駁一條矽膠管引流血水及分泌。一星期後,負責醫生指示一名實習醫生將導管拔出兩厘米,以減慢引流,並在兩天後再拔兩厘米。實習醫生第二次拔喉時,發現導管已幾近甩脫,諮詢負責醫生後移除導管。結果兩個月後病人下腹痛求醫,照X光始發現一段長二十厘米導管留在腹腔,疑是實習醫生首次拔喉時斷裂,需局部麻醉後取出,病人傷口並無感染。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指,部分公院醫生在普通膠管剪出小洞,充當引流導管,拔喉時應看見小洞才是尾端,估計今次因剪膠管時切口太大,實習醫生不慎拔斷,加上經驗淺及不知病例詳情而出錯。他建議,應由當初負責手術的醫生親自調節喉管,因他理應最清楚喉管有多長。

    另一個案涉及一名接受頸椎融合手術的病人,醫生在頸椎植入金屬骨板,惟術後經助手問起,才驚醒沒取出不必要組件,需翌日再做緊急手術取出,令病人白捱一刀,幸沒影響康復。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梁顯信指,涉事金屬骨板屬較新款產品,有類似金屬扣的組件,方便手術時定位,惟術後必須取出。

    《通報》又提及兩宗遺留紗布事故,涉及一名接駁洗腎喉管的病人及一名剖腹產子孕婦。醫管局指事件涉及沒嚴格執行點算指引,會作檢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公立醫院遺留手術物品於病人體內事件不時發生。(資料圖片)

    公院實習醫生疑拔斷導管而不知,令長20厘米的殘餘膠管留在病人腹部兩個月。

    脊椎融合手術用的金屬骨板上有兩個類似金屬扣組件(箭嘴示),術後應要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