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渡海泳象徵港拚搏精神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昨日早上的維港特別熱鬧。槍聲一響,一千六百多名健兒噗通跳入維港海中。他們當中有老有嫩,有從外地而來,有小兒麻痹症患者,大家不分你我,一同奮力向前游。這段一點五公里的泳程,除代表了維港兩岸的距離外,還象徵甚麼本土精神?

Q:維港渡海泳與本土精神,有何關係?

A:六七暴動後,香港本土意識萌芽。那時港英政府將歷史悠久的渡海泳起點設於皇后碼頭,令這個原是皇家專用的地方,開放成為公共空間,歸屬感大大增強,亦令港人覺得參與渡海泳,是屬於香港人的事。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渡海泳不止是一件本土盛事,背後還包含刻苦拚搏的香港精神。

Q:部分參加者是殘障人士,這反映甚麼社會現象?

A:凸顯渡海泳是全民參與的活動。殘障人士以堅毅的體育精神,完成整個賽事,正好與港人永不放棄的獅子山精神不謀而合,並反映本港社會的多容性,亦能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延伸思考

1.復辦渡海泳後,如何重拾市民參與此活動的信心?

A:渡海泳歷史久遠,卻曾因安全問題而停辦。直至去年復辦活動後,主辦團體加強人力支援,科技配合,確保參加者的安全。例如購入海底聲納探測器,即時探測遇溺的參加者,以讓市民安心參與活動。

2.市民參與此類全民性活動,對香港有何正面影響?

A:今屆渡海泳參加者人數較去年多,由千人增至千六人。居於香港這小地方的人,來自世界各地,有不同背景,但透過參與全民性活動,可增強對香港的歸屬感,凝聚社會力量。

3.渡海泳是否可發展成國際盛事,吸引更多旅客來港?

A:今屆渡海泳,除本地參加者外,亦有不少外地泳手參與,證明此活動具一定吸引性。加上,在高樓大廈林立的維港兩岸暢泳,是本港獨有,只要政府善用契機,將渡海泳發展成本土盛事,向國際旅客多加宣傳,這項活動定能有助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