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舉國體制存廢有玄機
倫敦奧運會進入尾聲,隨着中國金牌數量的不斷增加,各種爭論也層出不窮,其中爭論最多的當屬舉國體制問題。
圍繞這一問題,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官方力挺的主流觀點,認為舉國體制是中國的優勢,沒有舉國體制就沒有中國兵團在奧運上的佳績,因此必須堅持而絕不能廢除這一體制。另一種就是頗為流行的民間觀點,認為舉國體制不符合市場經濟要求,浪費納稅人的錢財,政府不應投資競技體育,而應投資群眾體育,舉國體制應當廢止。
擊潰西方人優越感
客觀地說,中國代表團能夠在奧運會取得輝煌成績,成為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主要就是得益於舉國體制,沒有舉國體制,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推測,如果中國沒有在奧運會上取得今天的成績,即使中國經濟取得不錯的成績,仍然會被西方歧視。西方人面對中國人時,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體現在各個方面。同樣地,中國人必須在各個方面戰勝西方人,才能擊潰他們這種優越感,體育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舉國體制對中國體育功不可沒,不可輕言廢除。當然,這並不是說舉國體制毫無問題,事實上,當下的中國體育存在很多問題,有的還很嚴重。例如,對群眾體育投入過少、財政投入不透明、貪污浪費嚴重等,這些都需要引起當局注意。
其實舉國體制不僅存在於體育領域,中國很多事情都是靠舉國體制而辦成的,比如核武研製、航天工程等,如果沒有舉國體制,今天的中國就不可能是世界所承認的五個核國家之一,也不可能是可以與美俄並肩的航天大國。以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來說,沒有舉國體制,很多事情是不可能辦成的。當然,和體育一樣,其他領域的舉國體制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果人們的議論是針對這些問題而來,是為了解決問題,這樣的議論是有積極價值的。
但有些人反對舉國體制,其目的並不在於舉國體制,而在於當下中國所實行的社會制度。反對舉國體制不過是一個幌子,其真正目的是通過否定舉國體制而否定中國的社會制度。在這些人看來,只要與歐美不同,即使取得了成功,也是錯誤的,必須以歐美為師進行改正。對於這樣的觀點,當局應當警惕。其實,當下的中國確有很多問題,但完全模仿西方卻未必能解決這些問題,類似例子世界上已有很多,理智的中國人當明白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