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孫公走過政制發展歲月

  • 特區政府資歷最深的官員教育局局長孫公,即將結束四十六年公職生涯,在再無束縛之下,孫公連日面對傳媒,回顧為官感受也告暢所欲言,連在任官員不直接評論上司的潛規則都放下,大膽點評歷侍的老董和煲呔曾二主,又向即將接任特首的CY梁振英進言,認為他當年那一句「N年都唔選(特首)」,讓人有口不對心的感覺,這要靠CY自己解決。孫公斯言有何弦外之音,各界不妨仔細咀嚼。

    孫公點評三名特區「一把手」,當然吸引傳媒報道焦點,但他細述官場歲月歷任幾個職位,均涉及香港特區的政制發展,更有份設計由老董引入的高官問責制,這才是孫公那杯茶。可以說,由英治年代到特區,孫公是香港政制發展的幕後推手。

    翻閱資歷,孫公早在一九八九年三月,已出任憲制事務司,這個司級官員的職責,是當時的港英政府為配合九七主權回歸,政制發展銜接《基本法》規定而設,確保以「直通車」模式順利過渡。

    「六四」事件之後,香港主流民意要求九七年後的立法會引入更多直選議席的呼聲強烈,衝擊中英雙方透過談判建立的香港政制保守發展模式,以功能組別制衡直選議席,只容許特區立法會引入有限度的地區直選。孫公在憲制事務司任內,正好經歷這段政制發展最轉折的歷史。到一九九二年七月肥彭成為末代港督,更索性推倒重來,取消立法局所有委任議席,並引入一人兩票的「新九組」,中方則聲言九七後另起爐灶,放棄「直通車」模式。就在中英雙方這段劍拔弩張對抗期間,孫公已調任掌管地方行政事務的政務司(即現時的民政事務局局長)。

    不過,孫公在九七回歸之後,重掌職能如前的政制事務局,更協助老董在第二個任期推出高官問責制,這套沒有政黨政治配合的政治委任制度,歷經十年的發展,已變成助長立法會有權無責的畸形政制模式,公共行政效率陷於空轉和內耗,最新的例子正是被立會否決優先審議的架構重組決議案。孫公作為高官問責制的總設計師,在告別官場之際,可有思索出解決特區政府困局的藥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