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如何善用輻射?
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發生後,港人談核及輻射色變。輻射是否只有害而無用?其實,輻射可說是與我們的生活並存,在日常生活中,不但常有機會接觸輻射,輻射亦有不同的科學應用價值。
A:輻射來源可分為「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日常生活接觸到的輻射約有八成來自天然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及存在於地殼、空氣、水、食物及環境的天然放射性物質。
A:輻射應用在發電、醫療、農業及工業方面都相當普遍,只要運用得宜,其實輻射也可造福社會,例如零溫室氣體排放的發電技術、醫療診斷的X光或放射性治療、工業測量和用於農業消毒等。
A:我們日常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而微量的輻射並不會損害健康,毋須作特別防護。若在非常特殊情況下,受到高劑量輻射影響時,要保護自己減少輻射影響,要留意盡量縮短受照時間;與輻射源頭保持遠距離;及躲進以混凝土興建的建築物內。
延伸思考
1.每年吸收多少輻射劑量才會對健康構成影響?
A:根據醫學研究,每年吸收100毫希以上的輻射劑量,才有機會影響健康。
A:量度人體所接受的輻射劑量單位是毫希(即是1/1000希沃特)。在香港,每人每年平均所接受的輻射劑量約3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