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改組架構變新班子原罪

  • 特首選戰之後,CY梁振英的新官、新團隊名單滿天飛,為喧鬧後歸於平淡的香港特區政局帶來新震盪,由於煲呔曾政府問責官員大都表現不佳,市民對高官坐享高薪厚祿怨氣沖天,以致CY將三司十二局改革為五司十四局。在政府峰層大開四個位的建議各有看法,不是疑慮重重,就是有所保留,深恐架構臃腫,未見分工清晰之利,先見層疊失效之害。CY的架構改革在立法會泛民拉布攔阻下,大有碰壁之象,七一前順利過關的機會減弱。

    按照候任特首辦的介紹,五司十四局的布設,主要着眼於未來有效推動經濟發展,局署分工,但是,這個良好意願落入泛民及反對派眼中,卻解讀出梁朝有中央集權、權力收歸特首之意,甚至對分拆經濟範疇的政策局功能,亦指為削財政司司長之權。簡言之,輿論不乏指摘CY之變等於浪費公帑、架床疊屋之說。這些負面的帽子勢成新政府一項原罪,令新班子承受未變已捱批的壓力。

    特區政府新架構真的架床疊屋了嗎?管治七百萬人的特府新峰層官員(五司十四局)僅約十九人,就算把首長六級以上官員計進去,高級官員亦不過百人,若與同屬小型經濟體、人口與香港相若的國家或地區相比又如何?

    人口不足四百萬的新加坡,雖然所佔地域、人口均約香港一半多點,但新加坡總理府下設十四部,因屬國家政體,故有外交部、國防部之設,十四部的功能與香港大同小異,特別的是設有主管地區拓展、青少年及體育事務的專責部會,另在環境部中加重水資源的角色。僅從總理府的編制來看,架構絕不亞於香港,甚至更大。

    至於台灣行政院的部會更多,除內政部、外交部、法務部、交通部等八部外,另設中央銀行、主計處、新聞局、海岸巡防署、陸委會、農委會等多達三十個委員會及處、署,情況有點像香港的金管局、醫管局等架構外組織,繁複程度香港真要望其項背。

    香港因屬特區,不設國家政體必須的外交、國防等行政架構,故行政編制原就精簡,此番增加兩司兩局,整個編制亦未必如外間所指般過分臃腫,港人抱着對現政府的評彈心態,或應多總結一下其他地區經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