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廠被揭口罩廢皮革製膠囊
【本報訊】內地膠囊成本低,成本地藥廠入貨首選。業內消息人士透露,早年膠囊多由新加坡入口,但因成本上升,近年改由內地入貨。本地藥廠購入空膠囊後,再入藥粉包裝出售,供應藥房及醫院等。過去藥廠一向依靠內地供應商提供的化驗報告作憑證,惟發生毒膠囊事件後,藥廠都自行再化驗膠囊。
內地多個省市包括河北及浙江等地,先後有膠囊廠被揭發收集混雜口罩、皮鞋及皮帶碎的廢料,經生石灰浸泡,強酸強鹼脫色漂白及化學劑殺菌等程序,再入鍋熬成膠液,加上濃縮、烘乾等,製成廉價的顆粒狀工業明膠。內地膠囊售價最平的每一萬粒只售四、五十元,是市場上最貴膠囊一半價錢。
事件揭發後,內地各省警方即時展開清查行動,內地公安部至少查封八十條非法膠囊生產線,至少九人被捕,四十五人刑事拘留,在河南鄭州的麥田及排污渠發現大量空殼膠囊,疑有人為避開調查而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