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語林:同胞都是三文魚

十五十六,唔玩唔舒服;通識教育,唔識好木獨;唔想咁木獨,讀書咪吸毒。

通識教育範圍那麼廣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應當從何入手?不如這樣,先問一些無聊問題,再找一些推理答案,即使九唔搭八,起碼有助開發腦筋防止老人癡呆。

問題:陸地上所有動物,包括盤古初開的人類老祖宗,都是從海洋上岸進化而來的嗎?

答案:沒錯,科學家確然如是說,而且根據實際觀察,現代人類仍然遺留着如魚得水的海洋習性。

推理過程如下──

魚類之中有一種叫作「洄游魚」,最享負盛名的可算是三文魚。中國的貴價鰣魚也是洄游魚,「鰣」即解作定時定候游回來,無奈由於污染和濫捕而買少見少。

三文魚的洄游習性大概如此,雄魚和雌魚在淡水的河流裏授精產卵,孵出的小魚漸漸長大,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順流而下,游出大海,衝往遠洋,成為馳騁千里的航行家。成年的三文魚每到交配季節,自自然然患上集體思鄉病,長途跋涉回到自己誕生的河流。牠們逆流而上,可游即游,可躍即躍,爬上陸地再翻身落水也在所不惜。千里迢迢冒險歸故里只有一個目的,傳宗接代。

好了,試想像萬里神州是汪洋大海,蕞爾香港是湍急河流,內地孕婦千方百計瘋了似的南下產子,是不是秉承了無懼風高浪急的海洋習性?如此一種人形洄游魚,跨越重重障礙,不惜臨危闖關,腹大便便等到最後一刻才拚死衝往急症室,其堅毅無比的產子精神恰似冒險產卵的三文魚。還有一點很重要,人形洄游魚以及其子女很多時候不留在香港,而是重返神州那個大海。

通識教育下課了,結論是,同胞都是三文魚。

評論員 林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