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朝廷選錯人培養

  • 唐英年是第一個朝廷有系統地「定向」培養為行政長官的人,也是最後一個這樣的人。唐英年能不能「最終」當上下屆特首,目前還兩說着,難下定論。到了二○一七年,香港將極可能「普選」產生特首,這之後朝廷還怎麼「培養操縱」自己屬意的人當上特首,目前更是誰也說不好。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不會有唐英年這樣的培養方式了。事實證明,這樣的培養方式今天已經失敗,今後將更不可行。

    董建華和曾蔭權都是朝廷「欽定」當特首的,但都不是朝廷培養的。董建華是「船王之子」,被朝廷統戰成功,成了「愛國商人」,一個「轉身」當上了首屆特首;曾蔭權則是「港英舊臣」,從政之路和「一身本領」都是英國人給他的,他是英國人在撤退時培養的首位華人財政司,成為英國人手中向北京輸送的主要「治港人才」。

    北京要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但在相當一段時間沒有自己培養的「高級人才」,這是歷史造成的。對此,朝廷很早就想改變,盡快培養自己的「高級人才」,培養自己的特首。於是,同樣是「愛國商人」富二代的唐英年被朝廷看中。九七後,朝廷先讓唐英年進了行政會議,再委任他當「問責局長」,參與政府管理、運作以及制訂各項政策。事關朝廷一直以為,讓唐英年「結合」董建華和曾蔭權的「路數」,就可以把他培養成合格的特首也。

    這種方式對頭與否,能不能培養出合格的特首,不好講,因為只有唐英年一個「樣本」,無從比較論證。然而,已經給出結果的是,朝廷選唐唐作為特首的培養對象是失策的,也即唐唐從品格、性情、才具各方面都不適合從政,更不適合當特首。世界上有一種人是怎麼培養都培養不出來的。

    傳媒人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