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小氣候:環境局淪弱官集中營

  • 特區政府三司十二局之中,有些政策局架構龐雜,統屬十個、八個處級部門,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政策局,例如發展局和先後做到兩名局長因病辭職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但另一些決策局例如環境局僅統屬環境保護署,不存在政出多門的問題,理論上由決策到執行能力均應較具效率,事實卻相反,更到了狀況百出的地步。

    日前上訴庭推翻環保署有關港珠澳大橋的環評報告,更揭發該報告不合規格,導致正在開展的大橋前期工程進退維谷,本已落後於珠、澳進度的港段工程,勢必進一步延誤,成為環境局工作粗疏的最新鮮事例。正率領代表團訪問北京、交流核電安全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被記者追問環評程序是否有需要改進,仍然死撐環評工作及過程「非常謹慎」,又強調環境局的工作是把關,不同於運輸及房屋局的着眼點在計劃可否及時進行。

    環評報告有關空氣質素的獨立評估欠奉,擺明是負責環評工作的環保署重大失誤,邱騰華竟然偷換概念,搶佔道德高地,自比為「睇門口」的監察角色,與希望盡快動工、趕上進度的運房局切割,絕口不提環評報告的缺失才是禍首。邱騰華公然護短,既不認錯,又不道歉,堪稱問責官員卸責的示範之作。

    環境局編制轄一局一署,而且以局署合併方式運作,竟然亂象不斷,實在讓人懷疑部門首長的管治能力。翻一翻舊帳,邱騰華自前年十月代煲呔曾揹了慳電膽券的黑鑊之後,官運可謂一蹶不振,之後出台的連串環保政策幾乎完全無運行,停車熄匙、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廢法令風波,到日前的環評報告不合規格,殃及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港珠澳大橋工程進度,真是叫局長太沉重。

    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這次累邱騰華再衰一鑊的環境保護署,署長由環境局常秘王倩儀兼任。翻開她的資歷,也可以列入近年最多風波的「黑仔」首長級官員之一。王倩儀早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任內,已經歷捉蟲事件、放假懶理救生員工潮,以及隱瞞東亞運口號創作比賽參賽者監護人資料外洩等事件;想不到較早前審計署翻東亞運舊帳,也算到王倩儀頭上,因她當年以康文署署長身份出任東亞運籌委會副主席。稍後立法會帳目委員會公開聆訊,不知會否傳召王倩儀畀口供呢?

    數環境局的弱勢首長級官員,當然還有一個副局長潘潔。話得說回來,邱騰華經常外訪,雖然潘潔至今仍不太熟悉環境局的業務,但勝在夠勇,經常充當人盾出席立會會議和事務委員會,任由議員百般嘲諷批評消費,代邱騰華擋子彈。只是,環境局的決策核心由這三名弱勢官員組成,又幹得出甚麼績效?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信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