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輻射嚴重會作嘔低燒

  • 核危機擴散陰霾下,本港醫療界亦加強輻射危害的公共教育及宣傳,香港放射科專家強調,人體如吸收低於一百毫希輻射量,不會出現不良反應,若受嚴重感染至一千毫希,才會有作嘔及低燒等病徵,可透過驗血確診,現時日本情況未算太壞,自願檢查應可驗出患者,由於感染輻射的病徵不明顯,有機會出現漏網現象。醫學專家稱,本港發生搶鹽潮反映市民恐慌,提醒市民多向家中長者講解事實數據,當局亦應加強心理支援以安撫民心。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昨日舉行日本核輻射事故講解會,希望能釋除公眾疑慮。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放射科代表羅振基稱,每年每人約會接受三至四毫希輻射量,大多是從環境攝取,以舊式電視為例,距離螢光幕約五厘米已攝取約五微希輻射。若人體攝取低於一百毫希輻射,不會有病徵及後果,若達至約一希(即一千毫希)或以上,才會出現作嘔、腹瀉及低燒等病徵,一般在受輻射感染後四十八小時內出現,透過驗血可以發現。

    急症科代表蔡宇暉稱,受輻射感染人士帶有輻射塵就會影響他人,沖身及洗淨衣物便可去除輻射,屯門及東區醫院均有除放射物設備,若吸入或進食輻射污染物則需接受治療,病者有機會患貧血或白血病,嚴重者可能要移植骨髓。輻射影響孕婦較嚴重,懷孕兩至十五周的婦女最受影響,若吸入五十至五百毫希或以上輻射,所懷胎兒會智商下降、器官畸形,甚或小產,出生後小童患癌的機會亦較高。

    社署設熱線紓情緒困擾

    學院主席梁憲孫稱,若進入輻射區前或後,服食碘片有助阻隔吸入放射性碘,但需按量服用。日前有市民大量搶購食鹽,精神科代表麥永接稱,理解這是公眾的恐慌,呼籲當局應請專家向市民解釋情況及數據,市民應多與家人及長者溝通以安撫情緒。

    社會福利署表示,港人若因今次事件情緒困擾,可致電其熱線2343 2255、明愛向晴熱線18288或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尋求輔導。上周五至今,三條熱線每日約有數宗涉及日本地震的輔導求助。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稱,近日輔導熱線接獲二十個求助。大多因長期追看到地震消息感不安,部分有情緒病者因而勾起過往負面經歷引起焦慮及抑鬱,他們應減少看地震消息和向人傾訴,如徵狀持續兩至三周,應及早求助。

    第一手消息請瀏覽on.cc 東方互動《即時新聞》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美國一名義工打扮成日本武士,在洛杉磯街頭募捐,援助日本海嘯災民。 (美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