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難民逃住外國
【綜合外電報道】雖然日本首相菅直人承諾增加災情透明度,但在廣島及長崎原爆陰影下,福島縣數以萬計「核難民」(nuclear refugees)開始逃命,他們許多都表示不相信政府或東京電力公司所說的話。因害怕核災而逃往外國的日本「核難民」預計會有數千人,他們會否獲收容成為國際焦點。
福島核災難爆發後,日本政府強制疏散第一核電站方圓二十公里內、及第二核電站方圓十公里內的三十萬人。福島縣官員則稱,另有八萬名居於封鎖範圍外的居民亦被列入「建議疏散」名單。這批居民近日也開始逃亡,日本放送協會報道,上萬名居民已加入核難民逃亡潮。如果災情擴大,遺害可能長達數十年,這些難民將永遠喪失家園。災民已有不能回家的心理準備,警方不讓任何人進入封鎖區,從封鎖區疏散的六十一歲男子三平紹乎表示:「如果福島變成三哩島或切爾諾貝爾一樣,我們可能永遠回不去。」
「東電未公布一切」
七十歲的石鹿貞子居於核電站二十公里外,她表示無論是地震、海嘯,還是隨後而至的缺水缺電,都無法把她趕離家園,但面對輻射恐懼,她一家還是決定向山上逃亡。許多「核難民」已住入附近山形縣的山形市體育館避難,該處距離核電站約一百公里。市政官員岩田正司表示,周三開放該避難中心起,已有五百三十九人入住。他說:「有更多人來的話,就要把他們安置到走廊及其他地方了。」
菅直人昨日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天野之彌承諾,會最大限度公開核電站訊息。菅直人表示:「我承諾向全球毫不隱瞞地公布訊息。」三十四歲的鈴木齊認為,核災難比政府公布的嚴重兩倍,又稱:「可能是我們反應過大,但東電並未有把一切告訴我們。」原居於相馬市、住所距第一核電站約四十公里的菊池純也,帶同懷孕六個月的妻子到山形市,他說政府要求區內居民待在家,但三分一人已撤走。小綿九三子也稱,家中已沒有食水供應,根本不可能像政府呼籲般留在家中。
投宿要簽生死狀
據《讀賣新聞》披露,著名連鎖商務酒店「東橫Inn」要求在受災最嚴重的岩手、福島、茨城縣等旗下連鎖酒店,逃難旅客投宿前須先簽下「生死狀」,如因天災造成住宿期間受傷,需自負責任,而酒店無需給予任何賠償。
嫁予港人的三十歲日本人麥太太,周二與丈夫一同離開東京回港,暫留在丈夫父母的家,她表示政府及東電提供太少資料,令他們非常憤怒,「我們發現雙方的說法有矛盾。外國傳媒稱核意外會帶來災難,日本傳媒卻將其淡化,這差異令我們決定離開。」
由於數以千計日本難民會逃至外國,聯合國安理會、國際紅十字會及歐盟正討論,這批難民可逃到哪裏,以及是否合資格成為受國際法保護的「環境難民」,獲其他國家收容,甚或成為移民。在切爾諾貝爾核災難後,瑞典及芬蘭成為「環境難民」的收容國,有前聯合國官員更提議,受日本的核災難啟發,應把「核難民」也列入「環境難民」分類之內。不過國際地理協會成員皮蓋就表示,即使是被人禍所害,環境難民也不受聯合國難民公約保護。


福島部分核難民被疏散到新潟縣。 (美聯社圖片)

一名男子在冰天雪地下搜索多日,終尋回妻子遺體。(美聯社圖片)

南三陸町避難所內數名婦人獲分配食物,但分量極之有限。(美聯社圖片)

山田市的災民焚燒物件來取暖。 (美聯社圖片)

宮城縣女川町的居民,利用積雪來清洗廁所。(美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