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子宮膀胱下垂可致腎水腫

  • 【本報訊】女性隨着更年期或生育等影響,骨盆底的肌肉韌帶有可能鬆弛,導致子宮及膀胱等器官下垂,甚至凸出體外。中文大學醫學院調查發現,患骨盆底器官下垂的婦女中,約一成因尿道堵塞造成腎水腫,提醒婦女若有下腹受拉扯及小便「屙唔清」等感覺,應及早接受檢查。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陳丞智表示,婦女生育過程有可能令骨盆底肌肉或韌帶受損及鬆弛,導致子宮、膀胱及直腸等下垂,甚至從陰道口凸出體外,患者年齡一般為五十至六十歲。嚴重者子宮等器官會完全外露於陰唇外,並因磨損而發炎、潰爛及流血。

    最年輕患者僅31歲

    中大於○八年八月至去年三月訪問近三百名患者,平均年齡五十九歲,最年輕的僅三十一歲,所有人均有膀胱下垂,九成人有子宮下垂。逾四成人指步行及日常活動受影響,約兩成人有陰道流血。調查亦發現七成半人有小便問題。

    陳丞智解釋,下垂器官會令輸尿管受壓及扭曲,導致尿道受阻,可致尿瀦留,患者會常感到小便「屙唔清」。同期另一調查發現,約二百四十名受訪患者中,一成人因尿瀦留致尿液倒流,造成腎水腫,每三至四名嚴重下垂患者便有一人有腎水腫,輕微下垂者則每十至二十人有一人腎水腫,九成半人接受三至六個月治療後可康復。

    單側腎水腫可毫無徵狀,若演變成雙側皆有腎水腫,則會嚴重破壞腎功能,或會完全無法排尿造成生命危險,亦會增加細菌感染風險,可致急性腎炎甚至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