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脹債券垃圾都不如

  • 高通脹加劇民生痛苦,昨日公布的二○一一至一二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卻估計,今年通脹或高達百分之四點五或以上,而當局標榜主題是「抗擊通脹」的預算案,雖宣布發行五十億至一百億元與通脹掛鈎債券(iBond),惟每手入場費一萬元,學者及團體均斥債券無助市民抗通脹,因為生活拮据的基層難以負擔,但有能力認購的中產階層直斥債券「垃圾都不如」,幫助不大,狠批預算案「好廢」!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提出的抗擊通脹措施,包括寬免全年差餉、電費補貼、代公屋租戶繳租兩個月、綜援出雙糧等舊招,早被專家指只能短期人為壓抑通脹,無助長遠解決問題。但政府又拒絕退稅或調高個人免稅額,只上調子女免稅額和供養父母免稅額,少收稅款僅逾十二億元。

    一人一手每半年派息

    唯一新招是政府擬推出通脹掛鈎債券,總額介乎五十至一百億元,以每手一萬港元計算,最多可發行一百萬股,期望認購者可以每人得一手。債券將每半年派息一次,年利率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計算最近六個月的通脹率,或按預先公布的固定息率派發,以較高者為準。為確保投資者不會蝕本,固定息率將會高於零,並參考銀行定期存款息率及高質債券息率而定。

    發債所得款項將撥入外匯基金投資,消息指過去兩年政府外匯基金債券投資回報率平均有六厘,「睇唔到(政府)會蝕本」。政府會申請將債券上市,負責發債事宜的聯席安排行滙豐及中銀香港指將與政府商討發債細節,未釐定手續費等詳情。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蘇偉文批評,中產人士手頭鬆動,債券合用性不大,而低下階層無本金買債券,根本無力抗通脹。寶華世紀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陳寶華指出,現時銀行存款利率只有零點一五厘,政府發行與通脹掛鈎債券,無疑承擔了通脹風險,但「得一萬元抗通脹,抗到啲乜?」他亦憂慮扣除手續費後,市民無法得益。

    金額細回報少不治本

    有中產家庭斥預算案「好廢」,中產之聲主席李子榮狠批抗通脹債券「連垃圾都不如」,因為金額細、回報少,抗通脹效能很低,不足以彌補市民衣食住行開支增幅。他批評政府試圖以治標不治本方法蒙混過關,不負責任,直言:「政府以為市民喜歡投資為未來打算,投其所好就可以塞住大家把口,但如果有多餘錢我會買樓、買藍籌股,基層人士又未必有多餘錢投資,你話呢個措施有乜用?」

    面對各界批評,曾俊華在記者會上死撐「未見過咁進取嘅看守政府」。政府消息人士稱,政府的抗通脹措施不會有讓步空間,但承認通脹率隨時高於預計的百分之四點五。

    高通脹加劇民生痛苦,昨日公布的二○一一至一二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卻估計,今年通脹或高達百分之四點五或以上,而當局標榜主題是「抗擊通脹」的預算案,雖宣布發行五十億至一百億元與通脹掛鈎債券(iBond),惟每手入場費一萬元,學者及團體均斥債券無助市民抗通脹,因為生活拮据的基層難以負擔,但有能力認購的中產階層直斥債券「垃圾都不如」,幫助不大,狠批預算案「好廢」!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政府推出通脹掛鈎債券,但入場費需要一萬元,難以幫助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