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藝術家Simon Birch選擇「出軌」─出身英國貧困小城,16歲離家輟學,成長過程充斥着濫藥醉酒打架等麻煩事;輾轉落戶香港以後,更曾經歷日間擔泥、夜間繪畫的苦日子……過去15年,他奮力創作,涉獵繪畫、錄像及多媒體裝置等範疇,策劃那個如華麗馬戲團一樣的「Hope & Glory」聯展,震懾了大眾的視野。趁近日舉行個展「HOOLIGAN」之際,他跟我們回顧創作與生命。
「如果,命運能選擇,我還是會做回那個曾流落英國街頭的少年─其叛逆輕狂的經歷、憤怒激烈的情緒、複雜難解的人生,正是創作之源。」由阿飛搖身一變為炙手可熱的藝術家,那份膽魄活力依舊安好。
低頭、沉思、揮手、跳躍、舞動……溫柔與暴烈,安然共存於Simon廿年來繪畫的人物當中。像新作《Blunt Force Trauma》,畫中人像在垂頭沉思,消失的身體卻讓人隱隱感受到一份潛藏的暴力,跟他很喜歡的一幅畫─意大利畫家Caravaggio在16世紀完成的作品《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遙遙呼應:「畫中女人一刀斬下男人的頭顱,非常暴力,但女生的體態與整幅畫的構圖都很美,兩者混合起來,引起了我的興趣。」
畫人物,他的另一拿手好戲是以抽象方式,於同一幅作品展現抽象和實在、靜止與躍動等相反感覺,帶來戲劇效果。「以新作《Screwfizzer》為例,人體如引爆了的原子彈,畫布則好像被石子擊中,產生碎片。畫作於完成一刻靜止下來,但你仍可感受到一份萬物騷動、生生不息之感。」
方塊線條 人生精華
站在其畫作面前,觀者不期然被形形式式的顏色方塊所吸引。「你近看這些線條與方塊,好像混沌一片……但仔細地看,卻能感受到當中的美、能量和速度;再後退幾步,又可看到人體的形態線條,虛實交錯。抽象的每一筆,都源於我這40年的經歷,是人生體驗的『精華』──也許是緣於童年時喜歡的科幻電影如《星球大戰》、在英國當DJ時參加的瘋狂派對、無錢開飯的一星期、離開英國後四處流浪打工、在香港認識朋友開始繪畫……」
對,Simon的腦中常有影像閃爍,靈感轉瞬如泉湧,加上Hip Hop音樂推波助瀾,畫筆便會動起來。然而2008年患上癌症,卻讓他的創作路亮起紅燈︰「我永遠不會忘記躺在床上一個月,不能吃喝、不能說話,在反覆治療中經歷的恐怖、痛苦、悲慟、憤怨;然而另一邊廂,我又感到生命的神奇,即使是從家中坐一程巴士到醫院,也讓我感覺美好……在這些混雜的感覺中,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哪些人是真正的朋友?錢和工作對我來說,真的重要嗎?」
分享藝術 背負巨債
戰勝病魔後,他對人的苦樂、恐懼、喜惡、枯榮有了更深的體會,這也反映在畫風上。「人很脆弱,同時很堅強,像我們可以興建整座青馬大橋,但只要在工程中被碎石擊中,便會一命嗚呼……」畫作常以女性身體表現人生在世的軟弱與不安,像展品《Coachwhip Supercharger》,畫中人舉起雙手,彷彿在防備空氣中無形的襲擊,讓人惶恐,這些其實是他的自身寫照:「我一直都在做『自畫像』,沿用女模特兒,是因為她們較易表現脆弱、不安、無力感等主題。」
畫作表現出不安,現實中他卻選擇了為藝術而冒險。在2010年,一手策劃了展覽「Hope & Glory」,用盡積蓄、碌卡填數,也在所不惜,卻換來一度的失望、憤怒和傷心︰「我們不做生意、不賣畫,讓大眾免費入場享受藝術,政府答應了撥款200萬給我們,卻只兌現了一半。結果我背負巨債,一度想離開香港……藝術家理應埋首畫畫、創作美好的東西,跟世人分享,而不是忙於找資金場地廣告宣傳,或是跟政府斡旋。」
我們都需要Punk Rock Energy!
讓他困惑的,還有香港人對「鬼佬」和藝術家的看法。「香港人喜歡標籤化,說我是外來的,不是本土藝術家,繼而批評或拒絕我所做的事,如我幫本地樂隊觸執毛畫唱片封面,他們可能說我是『不認真』的藝術家……那麼我是誰?來自哪裏?父親是亞美尼亞人,母親是波蘭人,本身則在英國生活,現在又跟香港人、北京人、歐洲人以及日本人一起工作玩樂……其實來到這個世代,我們原有的身份已宣告『終結』,而成為帶着複雜身份的新世代─這跟展覽名稱『HOOLIGAN』(意即飛仔或流氓)一樣,有點混濁的、越界的意味。」
他期望新一代會帶着這複合的身份,還有Hooligan所擁有的Punk Rock Energy,重新出發:「第一次來香港的時候,我覺得整個城市都很新鮮,充滿能量,像在躍動的細胞一樣;但現在的香港好悶,大家關心的,只是錢、地產和投資,這些對我們的生命重要嗎?還是應該有其他的?如愛、創作與分享?」
Simon's Profile
英國出生的本地藝術家,涉獵繪畫、錄像、攝影、雕塑及有表演藝術元素的多媒體裝置作品,除了香港,曾於北京、洛杉磯、邁阿密、新加坡等地舉行個展。Simon克服了癌病以後,多次作跨媒體裝置企劃,包括:「Out of the Darkness」(2009)、「Hope & Glory」(2010)、「Daydreaming With...」(2012)等。
HOOLIGAN : Simon Birch新作展
日期︰即日至5月15日
地點︰Ben Brown Fine Arts(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301室)
費用:免費
查詢︰2522 9600


他最喜歡聽着音樂,整天在畫布上塗抹顏料,畫出他腦內的影像及想表達的情緒。

Simon Birch

Paintings
《Blunt Force Trauma》
畫中女人像在安靜地沉思,不發一語。

《Screwfizzer》
在這次展覽中,部分作品突出手部及手指的動作,Simon在線條及用色上花了不少心機。

《Hammerhead》
畫北京瘋狂藝術家在尖叫的狀態,參照一位生平顛沛流離的意大利畫家之作品,他笑說自己跟這兩者都是Hooligan。

《Coachwhip Supercharger》
Simon筆下的肉身,靜止與躍動、溫柔與暴烈並存,在畫內形成一種流動的力量。

Exhibition
在「This Brutal House」展覽中,他大玩行為藝術,親身上陣頭戴摔角手的蒙面罩,指揮少女模特兒排出各種陣勢拍照,背景是馬戲團的霓虹燈。

「Out of the Darkness」是他的患癌實錄,包括一系列黑暗沉鬱畫作,還有一系列在康復後創作的,有自由喜悅之感的作品,兩者互相映照。

《Galactus》運用 3D構思,夾雜皇冠、十字架、骷髏的意像,再混合鋼和燈光所形成的大型雕塑。

錄像世界,是他實現各式狂想的方式之一。

Life is an adventure
患癌期間,他曾着好友兼攝影師夏永康、藝術家又一山人等為自己拍下生活照,作為紀錄。

曾與不少國際級的藝術家一起策展,圖為著名音樂人James Lavelle跟他在「Daydreaming With...」合作時的照片。

曾遊歷各地,用鏡頭記錄對他重要的朋友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