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為全球其中一家最大冶金工程承包商及工程建設綜合企業,從事工程承包、裝備製造、資源開發及房地產發展,亦精於工程設計、施工、路橋建設等項目。事實上,看中集團原因正是它涉及多個市場熱門題材。
首先,中冶母公司為央企之一的中國冶金科工集團,由於內地積極實行企業改革,其母公司計劃重組亦不出為奇,如落實整體上市或作出私有化的建議,中冶身價自然可以水漲船高。
一帶一路利需求
其次是「一帶一路」概念,促進內地與周邊國家的互連互通,市場預期內地現正計劃在中亞、南亞及東南亞等地建設13條公路及8條鐵路,由於此可加大內地及周邊國的鐵路、水路以至公路等項目投資,憑藉集團「規模大、業務廣及央企撐」的優勢,未來新簽合同額理應倍增。
再者,中央鼓勵企業「走出去」,雖然現時只集中於基建領域,不過若要做到多個行業能步此後塵,作為開先河的基建行業絕對要成功。相信未來中央勢必增大對行業技術水平及財務等的支持。由於中冶早於數年前已打入海外市場,再配合其央企背景,「走出去」可謂如魚得水。
還有一點,市場仍不時炒起AH差價概念股。繼滬港通開通後,深港通亦料在本年中開啟,其時AH差價或再成為市場焦點。雖說中冶在上海上市,惟鑑於中冶H股較A股(601618.SH)折讓高達55%,當市場再現炒風時,H股走勢可跟上。
金英證券(香港)零售研究部副總監 李韻儀(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租/售 | 租 售 | ![]() |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