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嗜血覓食 盯上中港市場

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後,香港金管局首度干預港匯,是三年來的首次。破了金管官員一直在唸「QE3對香港影響有限」的樂觀咒語,而且初步情況顯示,美聯儲推QE2時,熱錢態勢尚未驚動金管局干預,QE3後熱錢流入狀況即使未及QE1,強勁程度已超過QE2。況且「QE3無限」尚在起步,最終會否超越QE1,目前言之尚早。當下市場已普遍預期,金管局出手干預只不過剛開頭,日後還陸續有來。

事實上,熱錢來港已有些日子,港元貨幣基礎在九月末時增加了九十五億元,已顯熱錢蹤影,搞到要金管局干預,顯然是情況開始激化。相信熱錢泊港似乎是有規律可循。先是在大背景上,熱錢來港的時機,與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升溫相合,與以往的情況相似,顯示了兩者的聯繫。內地九月份外匯佔款激增一千三百餘億元,被視為熱錢流入的徵象,熱錢湧港隨而起舞。

熱錢泊港不是無緣無故的,由於本港與內地日益密不可分,港匯受內地經濟榮衰牽引已是不爭事實。如果這一點成立,將支持港匯會繼續走強。因為一方面有「往績」顯示,每逢內地執政黨換屆大會時期,股市多表現為上升,十八大概念令股市有「上漲的理由」,何況中港股市已在抵買水平;另一方面內地經濟數據超預期,增加了熱錢流入的理據。

國際資本嗜血,這種吸血本性使其不可閒置起來,要四處覓食。有調查顯示,全球機構投資者開始大手買入股票,減持現金及增持高風險資產,為六年來首次。這當然有其原因:一是超低息普及化。發達國幾乎普及超低息,甚至一向高息的澳洲,也被視為高息不再,情形窒礙熱錢套息的覓食空間。相比之下,人民幣債券等產品的食息空間仍吸引,若有升值伴航確有可捧之道,其他新興經濟體情況亦相似。

二是通脹普遍下降。通脹下降成為全球性的現象,尤其中國通脹更在低位徘徊,低通脹率帶來兩方面效應:一方面油、金的追捧失去可恃的炒作理據,迫使熱錢要「移情別戀」,流入股市成為可行的選擇;另一方面低通脹環境,有助增加資產炒作的安全性。

資產炒作的安全性,對香港有所不同的是,本港資產價格相對於經濟基本面,已顯得過高而兇險,尤其樓價如是。若再將其炒至更加泡沫化,意味着更為高處不勝寒,對於市民來說是面臨跌市風險,但對於國際資本來說,卻是做淡狙擊搵食的機會。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大鱷所謂「立體式」狙擊港元,就是沽港元掟資產上下其手,製造了災難式的冧市。

如果九七災難式的冧市能令人溫故知新,就不會忘記,國際熱錢炒作港元資產,往往是主動的一方,當局入市干預只是被動招架,而國際熱錢「進攻」事半功倍;當局「防守」卻事倍功半。「防守」之道最宜防微杜漸,將風險扼殺於萌芽狀態,首要當局立此為念,先要對熱錢的活躍不掉以輕心,才能作出積極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