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 要看官員心中到底有沒有人民,官員的懺悔書或悔罪言是一個驗證。因為比起台上表演來,官員在身陷囹圄後所說之言相對出自本意。

    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近日受審時,在最後陳述中對自己由一個高級領導幹部蛻變成貪官表示懺悔,稱對不起黨,對不起家人,對不起培養他的領導。他最後流下悔恨的淚水,請求法庭能從輕處罰。在季建業的這番「懺悔」中,他可以對不起黨、家人及培養他的領導,卻唯獨沒有對不起平日口口聲聲掛在嘴邊的「人民」。

    季眼中無「人民」其實不奇怪,正反映人民在官員(不只是貪官)心中的真實地位。別看政府明鏡上都高懸「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可有幾個官員對「人民」心生敬畏?原因在於人民一直不在場。首先,人民是誰?搞不清楚,人民是政治語詞,按照人民的含義,官員也是人民的一分子,故把「為人民服務」置換成「為官員自己服務」在理論上完全成立。

    其次,誰來代表人民?你嗎?我嗎?都不是,是「人民代表」。可「人民代表」是怎麼選出的?跟你我毫無關係,何況很多「人民代表」都是官員,季建業就是「人民代表」。官員成了「人民代表」,當然「為人民服務」就變成「為官員服務」,因為服務好官員這個「代表」,也就服務好「人民」,邏輯上是相通的。

    官權黨授 與民何干

    再從現實看,季建業們能有現在的高位,都是黨的恩澤,是培養他的領導「嘔心瀝血」栽培的結果,跟人民沒有「一毛錢」關係。除了髮膚受之父母,有養育之恩,此後的成長和政治生命都是黨和培養他的領導給的;而人民既不能使他成為黨員,又不能給他官位,故人民與他何干?從這個角度說,季建業言稱「對不起黨,對不起家人,對不起培養他的領導」,倒是真話。

    大概從這輪反腐以來,下台貪官流行起寫懺悔書,從黨而言,以警示教育;從貪官而言,以博得同情和寬大處理。季建業就請求法庭從輕處罰。懺悔書一般少不了對不起黨、對不起家人、對不起組織之類,有些也會提對不起人民。可這些「對不起」有多少是真心醒悟,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但可以肯定,人民決不在多數貪官的「懺悔」中,對他們來說,生為黨的人,死為黨的鬼,我為甚麼要對人民懺悔?

    鄧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