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盛姍姍來遲 泰國不以為忤

  • 緬甸總統登盛上任以來首次官式訪問泰國,他泰國之旅,一推再推,終於遲了近兩個月才成行,似乎有點不太尊重曼谷政府。開放改革的緬甸,商機無限潛力無窮,登盛儼然財神爺,相信曼谷也不以為忤,無謂因小失大。

    登盛原訂今年五月三十一日訪泰,並且出席曼谷世界經濟論壇,可是反對派領袖昂山淑姬同場現身,顯然為避被搶風頭的尷尬,或也給予昂山一個盡情發揮、替緬招商的機會,登盛臨時宣布取消行程,幾日後,又以出現異常情況為由,再度推遲六月初的官式訪泰。當時緬甸西北部動亂驟起,信奉回教的洛欣亞斯族與佛教徒爆發血腥衝突,釀成幾十死,登盛取消外訪,也是迫不得已。

    終於,登盛踏上泰國國土,這次他是以緬甸總統身份到訪,其實,早在二○○八年他便訪泰,不過那次他是緬甸總理。相隔不過四年,緬甸的國際地位不可同日而語,緬甸國情也出現天淵之別。四年前,緬甸尚在軍政府統治下,遭到西方外交孤立,如今緬甸經過民主的國會補選,獲得美歐撤銷制裁,華府較早前已恢復向緬派駐大使,同時容許美國企業投資緬甸能源等行業。四年前,泰國是對緬為數不多的友善國家之一,如今,泰國只是眾多進軍緬甸的淘金國之一,登盛此番舊地重臨,相信感慨萬千。

    不過,對緬甸來說,泰國仍具獨特地位,無可取代。緬泰相鄰,邊境線長約二千公里,泰國既收容緬甸流亡異見人士,成為前軍政府眼中釘,卻也給逾二百萬緬甸勞工工作機會,這批人的匯款,仍是緬甸經濟支柱之一。

    泰國是繼中國後緬甸第二大貿易夥伴,像中國般,泰國經過多年經營,在緬也已打下根基,做起生意來,比起現在才開跑的美歐多國,優勢無疑大得多,特別在旅遊業、銀行業和製造業的投資上,其他國家難與爭鋒。緬甸相當於經濟特區的南部土瓦(Dawei)深海港及工業區的發展,泰國公司早在四年前便已捷足先登,奪下開發權,泰國政府兩個月前亦通過預算,以興建連接土瓦的道路。不過,緬甸似有打退堂鼓之意,很明顯,泰國深恐克欽地區大壩胎死腹中事件重演,登盛訪泰首日,立即請他參觀春武里府林查班深海港,讓事實來說服他。親睹深海港的現代化,登盛或會打定主意發展土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