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伊朗隔岸觀埃及大火

  • 阿拉伯各國就近日埃及動亂均採取審慎態度,但伊朗政府和媒體不但大肆報道,甚至讚揚埃及民眾。伊朗外交部稱,埃及群眾的舉動反映他們的「覺醒」,希望埃及當局積極回應民眾訴求。伊朗外長薩利希指出,埃及人民正努力擺脫西方霸權和猶太復國主義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枷鎖,通過街頭抗爭重拾作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自尊。從伊朗的立場看,近日埃及局勢的確說明該國群眾對統治階層不滿,實在是展示人民力量的表現。

    雖然宗教勢力一直影響伊朗政治生態,該國政治制度和公民空間畢竟比較開放,卻被西方打壓,通過種種方法企圖掀起反政府運動。去年伊朗總統選舉結束後一度出現西方國家認同的反政府浪潮,卻沒有動搖該國政府,反映伊朗政府享有足夠民眾基礎。如今專制而親西方的埃及領導層身陷困境,反映缺乏民眾基礎的反倒是以埃及為代表的親西方阿拉伯國家。

    伊埃爭奪地區影響力

    伊朗和埃及都是中東地區大國,近三十年來一直就爭奪地區影響力明爭暗鬥。兩國之不友好始於伊朗革命後廢王巴列維流亡埃及,當時埃及總統薩達特熱情款待落難的巴列維,巴氏死後更為其舉行國葬。伊朗憤慨之餘,在薩達特遇刺身亡後讚揚行刺薩氏的士兵伊斯蘭布里為大英雄,首都德黑蘭也有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其實,伊、埃的深層次矛盾離不開中東戰略形勢的改變。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薩達特與以色列媾和,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而且一面倒地傾向美國,通常在地區事務上為華府說好話,該國同時是美國軍事和經濟最大受援國之一。近年來,穆巴拉克政府雖然批評美國攻打伊拉克,但在至關重要的巴勒斯坦問題上跟美、以頗有配合,在哈馬斯組織上台後封鎖埃及與加薩地帶邊境,並且一直嚴防兩地邊界,以免該組織與埃及當權派害怕的穆斯林兄弟會接觸。

    美重視埃國戰略作用

    穆巴拉克的親美態度得到美國的認同。奧巴馬上台後,華府並沒有因為穆氏的專橫獨裁和限制公民社會而有所反應。為避免得失穆氏,美國停止向埃及民間團體直接提供推廣民主化的資金,改為通過埃及政府撥款。就是在反政府浪潮爆發以後,副總統拜登在接受美國公共電視網訪問時,仍認為穆巴拉克不是獨裁者,可見美國十分重視埃及的戰略作用,即使其政府專制獨裁,完全違反美國標榜的自由民主價值,但為了保障自身利益,不惜助紂為虐。

    在西方國家眼中,伊朗是抱有掌握核武器野心而且輸出革命的眼中釘,而薩達特和穆巴拉克治下的埃及則是對抗伊朗之有力盟國,為了維護西方勢力在中東的主導地位,埃及人民只好忍受穆氏三十年暴政。

    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