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高燒,又沒有流感或其他病徵,可能患上尿道炎。兒科醫生指出,兩歲以下幼童患尿道炎,多屬泌尿系統出現先天性結構問題,令尿液經輸尿管倒流入腎臟,長遠影響腎功能,引致腎衰竭。幼童不懂表達「身體唔舒服」,醫生建議家長若發現子女無故發高燒,應盡快帶他們求診及驗小便。記者蘇家欣報道

多飲水,增加排尿量,可預防尿道炎。
(資料圖片)

膀胱造影檢查顯示,男嬰右輸尿管出現倒流,混入顯影劑的尿液倒流入腎盂。

詹愷怡(右)稱,兒童發高燒,如沒有其他明顯病徵或患尿道炎。左為周植長。

嬰兒勤換尿片,保持衞生,有助減低尿道感染機會。(資料圖片)

香港小兒腎科學會會董詹愷怡表示,尿道炎是兒童常見泌尿科疾病,影響範圍由膀胱至腎臟。該會的統計發現,兩歲或以下患尿道炎的幼童,男童佔七成,女童佔三成。

尿道炎主要由大腸桿菌引致,大部分患者因尿道不潔、排尿不清或因便秘影響排尿,令病菌在尿液大量孳生,入侵腎臟;兒童經常忍尿或泌尿系統先天結構出問題,亦會增加發病機會。

女性患病機會較大

詹愷怡指出,發高燒是幼童感染尿道炎的主要病徵,亦可能出現食欲不振、疲倦和嘔吐等,但兒童未必懂得表達。年紀較大的兒童可能講出排尿時感痛楚、有血尿或尿頻等。若兒童發高燒,腎臟受感染機會較高;若沒有發燒,多屬膀胱感染。

她稱,因先天結構導致尿道炎的幼童,若尿液倒流輕微,到四、五歲時泌尿系統可逐漸改善,減少倒流。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若重複感染,腎臟容易受損和腎臟組織壞死,導致蛋白尿、高血壓和腎衰竭,需要長期服藥降低血壓和清除尿液的蛋白,嚴重者更要洗腎。

抗生素是治療尿道炎的主要藥物,詹愷怡表示,患者需要服用七至十日抗生素療程。若兒童有先天性結構問題,可能要按醫生建議,平日服用抗生素預防,減低腎臟感染復發。

香港腎科學會會董周植長補充,女性尿道較男性短,待年紀較長,女性患尿道炎的比率將高於男性。

此外,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腎石、需長期插尿喉,以及需服抑制免疫系統藥物的器官移植病人,患尿道炎機會也增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