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教學引入微信應用有利有弊,部分家長認為能督促孩子定時完成作業,也有助培養閱讀和表達能力。不過,亦有家長察覺到子女對手機變得「敏感」,每天用手機時間確實變多,有時候更只要手機一響,就想去看。

輿論擔心過分引入科技,或影響師生間直接交流。(互聯網圖片)

考試體制下,學生承受應試壓力。(資料圖片)

「下班回來手機就給她,手機都成了她的。」妮妮的父親表示,之前從不讓孩子玩手機,擔心對視力有影響又或沉迷其中。「整晚拿着手機看,但是說是在微信上傳作業,我也沒有辦法說她。」歐先生說。

「我都沒念過甚麼書,認不得幾個字,連手機短訊都不會發。」替兒子照顧六歲孫兒的林女士,每當教師在微信布置作業,只能麻煩鄰居幫她打印出來。對於以往責任都是由孩子承擔,「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表格和功課都是發到群組內,讓家長打印出來給孩子填。」林女士稱。

害羞學生重拾自信

另有家長指出,有時候只要微信一響,子女就想去看,「部分家長都有意見,但見到是老師的,也不好公開反駁。」。澤浩母親認為,雖然有助提高學習表現,「但這會讓你過度緊張。」

「孩子原先比較害羞,不大愛朗讀,但在微信群中讀出來,就得到老師鼓勵。」有家長認為孩子自信心加強,加上以往孩子長假作業都是臨開學才做,「現在老師可以隨時抽檢」,能督促孩子們定時完成作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