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孖辮小妹」洪梓翹蹦蹦跳,旁人不知她出生已被發現嚴重聽障,飛機低飛的聲音聽不到,說話能力也受影響。洪太為了梓翹的將來,決定安排女兒雙耳植入人工耳蝸,更辭去行政主任一職,專心應付女兒術後的言語治療、辨別聲音等復康訓練。終於令梓翹能成功融入主流學校,母女可坐在公園一起聽百鳥春鳴、細訴悄悄話,洪太直言:「捱兩刀也值得。」 記者戴碧怡報道

梓翹接受聽力測試,連微小的聲音都聽到。

梓翹的耳朵背後隱藏連接接收器的電線。

洪太(右)說,梓翹(左)至今上課與交際都沒問題,近日更開始習泳。

彭佩珊(右)說,聽障患者經篩查後,才可排期植入人工耳蝸。(左:郭翠玲、中:黃志明)

伊利沙伯醫院通過新生嬰兒篩選計劃,找出嚴重聽障的初生嬰,評估植入人工耳蝸,再由聽力學家及言語治療師團隊持續跟進。九六年至去年累積四百四十三宗人工耳蝸植入術,半數患者是小童。伊院耳鼻喉科顧問醫生彭佩珊說,嚴重聽障小孩愈早植入人工耳蝸,愈有助日後語言發展。

眼前的梓翹與言語治療師對答如流,細心留意她小耳朵背後繫着兩條連接人工耳蝸接收器的電線。洪太憶述,梓翹一歲三個月時植入左耳人工耳蝸:「首次開機時唔習慣有聲,梓翹嚇到淚汪汪,我就因為佢有反應,好開心!」相隔一年再植入右耳的防水人工耳蝸後,梓翹明顯辨出聲音來源。

上課游水冇問題

除了定期覆診跟進,洪太為梓翹報讀其他言語訓練班,培養她開朗健談的性格,安排她讀主流幼稚園,又與其他植入人工耳蝸的小孩玩,至今上課與交際都沒問題,近日更開始習泳。

彭佩珊說,人工耳蝸是通過外科手術將電極植入耳蝸內,刺激內耳聽覺系統。聽障患者經篩查後,若符合雙耳深度聽障、佩戴助聽器功效不大或先天性失聰等條件,可排期植入人工耳蝸。完成所有檢查後,一、兩個月可做手術。目前伊院、威爾斯醫院及瑪麗醫院共約七十個人工耳蝸植入名額,伊院去年為二十八人植入人工耳蝸,一半是六歲以下小童。

術後需測試調控

伊院聽力學家黃志明指,病人術後需接受八次、共八小時測試,將人工耳蝸調控至最佳接收效果。高級言語治療師郭翠玲說,完成調控後病人要接受聆聽及言語發展的復康訓練,每半年至一年覆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