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持續數十年的遷都之議,終於告一段落。北京官方證實,擬定疏解部分首都功能的通州區,明年底完成北京市政府「四套班子」的辦公室搬遷工作。既然遷走的只是北京市政府,中央政府原封不動,中南海仍是權力核心中樞,所謂遷都之說可以休矣。

近年遷都之說甚囂塵上,原因不難理解。作為首善之區,北京市承擔了太多的功能,人口、交通壓力驟增,但很多配套措施跟不上,導致亂象百出。譬如一場並不大的雨,足以令京城淪為澤國;實施交通管制措施治標不治本,往往適得其反。隨着空氣污染惡化,北京更淪為臭名遠揚的霧都,引發怨聲載道。北京不宜居,不少北京人被迫做候鳥,每年某些時段南移,待空氣稍為好轉才北上。

遷都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也帶來新問題。首先,遷往哪裏才好?神州大地未有淨土,哪個城市都有污染,哪個城市都有交通阻塞,哪個城市都有人口壓力,一旦成為新首都,有關問題將進一步惡化,北京的今日就是新首都的明日。再說,遷都意味着有形無形的巨大利益,連子虛烏有的西門慶、潘金蓮故居都引起爭搶,各地方對新首都選址的爭奪肯定更加頭崩額裂。

最重要的是,遷都是大事,關乎國本,不能不慎重對待。縱觀歷史,只有改朝換代才會遷都,基本上一個朝代只有一個固定的首都,如果期間發生遷都,必有迫不得已的原因。西漢定都長安,後因王莽篡權,東漢定都洛陽;北宋首都汴京被金國攻破,欽徽兩帝被擄走,遺老遺少遷都杭州,建立南宋,偏安一隅。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來燕王朱棣發動政變,廢了姪兒建文帝自立,改而遷都北京。

換言之,只有發生重大外患及內亂,才會遷都。紅朝創立六十多年,雖然同樣面對內憂外患,但未至於動搖國本的地步,所以遷都只能是學術討論及民間閒話,不太可能成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