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之風好似傳染病一樣蔓延。前日一名港大男生墮樓身亡,這是五日內的第四宗自殺悲劇,而自去年九月開始的新學年以來,已有逾二十名學生輕生。花樣年華紛紛凋謝,既令人心痛,更令人反思,香港教育制度到底出了甚麼事?年輕人為何如此輕視生命?

對於接連有學生輕生,社會高度關注,偏偏港府反應遲鈍。直至昨日,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才約見部分教育團體及中學校長,宣布五大對策,主要是成立一個跨界別專責小組,就學生自殺問題提交報告,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及心理輔導等等。事實上,每次出問題就成立專責小組提交報告,正是港府應對危機的例牌招數,過去屢見不鮮,而一旦事過境遷,就會拋諸腦後。今次當局行禮如儀,是真心處理問題還是敷衍民意,不妨拭目以待。

如果說教育失敗是導致學生走上絕路的罪魁禍首,那麼,當今年輕人抗壓能力低,相信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每當發生類似悲劇,人們總會歸咎壓力問題,如學習壓力、感情壓力及家庭問題等等,其實,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壓力,這絕對不是放棄努力的理由,更不是輕生的藉口。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並不是現代年輕人的壓力特別大、特別多。上世紀香港經濟還沒起飛之前,年輕人生存壓力甚於今日,除了學習還要穿膠花幫補家計,但那時的人樂觀面對困難,視壓力為動力,逆境自強,造就了獅子山精神。如今學校、家庭及整個社會往往專注孩子的學業和前途,沒有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恐怕才是導致學生缺乏抗壓力的主要原因。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過去港人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整個社會處於上升期,朝氣蓬勃,只要肯努力總有出頭天,即使讀不成書,在街頭賣魚蛋一樣可以養家餬口,甚至發財做老闆。現在經濟結構愈來愈單調,產業高度壟斷,打工仔難有出頭天,社會上升階梯斷裂,讀不好書固然沒有前途,大學畢業生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成為家長的口頭禪,其實也反映整個社會的焦慮。社會病了,孩子們耳濡目染,覺得讀書是苦事,活着沒意義,對前途悲觀,對未來失望,一旦情緒受到困擾,就容易做出傻事。

部分年輕人心理脆弱,容易走極端,不僅表現在容易放棄,亦容易怨天尤人,將個人挫折歸咎於社會不公,將政治理念視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稍不如願就走上街頭,主張勇武暴力,甚至視掟磚頭、縱火為「英雄壯舉」。但不管怎麼說,年輕人不懂得如何解決壓力,也證明港府的青年工作完全失敗,如果港府依然感覺良好,拒絕自我反省,不管成立多少個專責小組也沒有任何意義。

螻蟻尚且偷生,為何人不惜命?遏制自殺之風,學校有責任,港府有責任,但關鍵還是年輕人自己要堅強、樂觀、陽光,經得起磨練。如果連死都不怕,世上還有甚麼問題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