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巴黎氣候峰會中國主談判手解振華來港,講述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中國的應對和巴黎峰會的意義。解振華受團結香港基金之邀,向年輕人講述國家的發展,原以為不過又是一次平淡的國情教育,結果眼界大開。他以科學家、官員和政治家不同的身份,以坦率、真切和把握宏觀全局的態度,把氣候變化這個專業性很強的課題,講得別開生面、寓意豐富。

作為科學家,解振華用具體的資料描述了全球及中國面對的問題。由於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氣溫的上升和極端天氣,幅員廣闊的中國備受其害。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氣象災害每年給中國經濟造成二千三百多億元人民幣的損失,還未計及喪失的人命和帶來的健康危害。因此,政府早把控制碳排放和增加森林蓄積量作為工作重點,五年規劃中目前唯一存在的約束性指標就只剩下環保指標了,表明了政府的決心。

同時,作為曾長期擔任國家環保和發改委的領導,解振華解釋了為甚麼國家不能雷厲風行地解決碳排放和空氣污染問題。他舉例,一四年北京出現APEC藍的天氣,說明政府對造成污染的原因和控制的手段了然於胸,污染源就是周邊產能巨大的鋼鐵廠。然而,要減少這些工廠的碳排放,就意味着上千家企業的關閉和上百萬工人的失業,如何平衡利弊長短才是最難決定的。

作為政治家,他用故事講述了一百九十五個利益訴求不盡相同的國家,達成一致協議的艱辛談判過程。中國是巴黎協定的主推國,協議的簽署意味着中國參與制訂國際規則的巨大成就,意味着中國在外交上走向前台,走向主動。

解振華反覆強調,巴黎協議是一個各方都不滿意但又都可以勉強接受的結果。他以巴黎協定談判實例向港人道出:政治需要妥協,更需要目標,而這兩點恰恰是香港目前最缺乏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