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添加蘑菇通街賣?有網民日前分享用水浸洗白蘑菇後,水竟然變成奶白色。本報記者前往網民所指的西營盤菜檔購買同類白蘑菇,並到深水埗北河街街市及旺角街市購買白蘑菇樣本,經學者檢測後發現,西營盤和北河街街市的樣本表面有結晶體組織,懷疑加入鈣鹽令白蘑菇停留在剛變壞的情況,表面上難以察看白蘑菇已腐爛,當中的含菌量隨時超標,更有可能添加漂白劑、石灰水、酸或醋等物質,警告不宜食用。有蔬菜批發業界人士指,蘑菇保質期甚短,不排除有商販在出售前為蘑菇「扮靚」促銷。圖/文:專案組

有網民指在西營盤正街一菜檔購得白蘑菇後,回家浸洗,水竟變成奶白色。

記者分別到三個街市購買三個白蘑菇樣本。

顯微鏡下可見樣本一和二蘑菇表面有結晶體組織。

趙紹惠把三個樣本各自放在器皿內以水浸泡十分鐘,發現樣本一和二表面有結晶體組織。

正街菜檔檔主把蘑菇放在有一大袋密封冰粒的膠箱內,似為蘑菇保鮮。

「誰可以告訴我這樣的蘑菇還能吃嗎?已經洗了三次,水都還是奶白色的,我是頭一次碰到,不知道怎麼處理了。」日前有網民在社交網站群組分享兩張照片,指在西營盤正街一菜檔購得白蘑菇,浸洗後水竟變成奶白色,網民聲稱已經清洗三次,但結果依然一樣,引來網民熱烈討論,有人質疑白蘑菇可能經過加工漂白,亦有網民稱蘑菇出現奶白色,可能因為表面用以防腐及防止蔬果變壞的亞硫酸鈉含量過多。

菜販叮囑勿浸水洗

記者佯裝顧客到西營盤正街有關菜檔購買白蘑菇(樣本一),剛巧有女士正在購買,檔主把白蘑菇放在有一大袋密封冰粒的膠箱內。該檔主向記者大力推介白蘑菇,「啲蘑菇好新鮮又靚,唔好浸水洗,就咁用濕布抹吓就煮得。」當記者問到蘑菇的原產地,檔主起初避而不談,記者再三追問是否來自內地,檔主仍笑而不語,其後她向記者再三提醒「唔好用水浸蘑菇」。

該類白蘑菇在本港不少街市攤檔有售。記者亦到深水埗北河街街市(樣本二)及旺角街市(樣本三)攤檔購買同類的白蘑菇,有檔主坦言有關白蘑菇是來自內地,但同樣多番表示蘑菇不能用水浸,「連沖水都唔好」,並指會因而令口感改變。記者將購得的三個白蘑菇樣本浸水,經過一小時後,西營盤正街及旺角街市的白蘑菇樣本相繼出現黃黃黑黑的斑點,亦散發出腐爛的味道。

表面白滑需要提防

記者將三個白蘑菇樣本交由認可化驗所檢測過氧化氫及二氧化硫,均沒有發現。惟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級榮譽研究員趙紹惠以顯微鏡檢視蘑菇表面組織,卻發現樣本一和二蘑菇表面有結晶體組織,而樣本三則未有發現,「呢啲結晶體可能係加入鈣鹽令白蘑菇停留在剛變壞嘅時候,當中腐爛嘅含菌量隨時超標。更有可能噴咗漂白劑、石灰水喺表面嚟遮蓋黑點,亦有可能加入咗酸或醋。」

趙指,本港的蘑菇大多由內地進口,亦有部分是來自馬來西亞、台灣、澳洲和荷蘭,「樣本一和二表皮被削過,明顯有加工,好光滑,唔似樣本三表面有毛毛、有少少正常嘅黑點,其實呢啲先係鮮菇。」趙稱,樣本一已「收水」及腐爛,「其實隻菇已經死咗,唔能夠進食。」趙建議市民購買蘑菇時可先從表面觀看,「如果太平滑、太白都可能有問題,其次睇吓菇柄會唔會變咗色。」

過往不時有市民進食蘑菇後中毒個案。截至去年六月,香港中毒諮詢中心近十年內共收到六十七宗,市民因進食蘑菇而中毒的個案,當中包括在街市、超級市場購買或野生採摘。「蘑菇變壞會孳生感染,市民進食後或會食物中毒,引致腸胃炎、腹瀉、嘔吐。」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副顧問醫生陳志強指,要留意不明來歷的蘑菇,因曾有患者採摘野生蘑菇進食後,損害肝臟功能,並須肝臟移植,而不慎進食有毒蘑菇,嚴重可導致死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