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十年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下周日(13日)正式啟用,市民及醫護人員可自願登記。在新系統下,公私營醫療機構可互通電子病歷,醫護人員獲病人授權才能登入系統讀取其病歷,及上載病人病歷至系統。目前全港十一間私家醫院、約三十間私家診所參加。當局將向立法會申請四億元撥款開發第二階段系統,最快一七年推行。

電子健康紀錄互通本月十三日啟用,接受市民及醫護人員自願登記。(資料圖片)

目前有十一間私院以及約三十名私家醫生登記參與新計劃。

政府最初在○六年推出病歷互聯計劃(PPI-ePR),讓已登記的私醫獲病人授權下,單向查閱病人在公院的電子病歷,協助診症、減少檢查。○七年有一萬名病人參加,一六年增至逾四十八萬名病人及三千五百名醫護人員。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法例去年七月通過,同年十二月生效。政府進一步將電子病歷系統互通,有別於PPI-ePR的單向形式,醫管局、衞生署、私院及私醫等醫護人員獲病人授權可登入系統,除了讀取病歷,更可上載病人最新病歷。每當有人開啟病歷,病人會接獲短訊通知。

九項互通資料包括病人個人基本資料、出生和防疫注射紀錄、不良反應和敏感、文字版本的化驗和放射結果等。目前可全閱九項資料的人士包括醫生、護士、牙醫和助產士,其餘九個醫護界別例如物理治療師等,要待當局在計劃第二階段訂定各專業可查閱的權限才可使用。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稱,第二階段計劃包括研究處理病人私隱問題,即所謂「保險箱」概念,病人可自由選擇敏感病歷是否給予特定醫護人員查閱等。高指,「保險箱」做法亦有缺點,醫生可能無法查閱病人完整病歷影響治療,需仔細探討。

現已有七千名病人登記參加新系統,十一間私院亦會參加。當局去年接觸曾參與PPI-ePR的三千間私家診所,僅約三十間有意參加,數目大減。高永文稱,可能由於很多私家診所仍以人手填寫病歷,相信系統啟用初期較多醫療集團參與,政府會與醫學會合作推動更多私家醫生加入。

3•13起推出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稱,公私營醫療機構電子病歷互通有助醫生全面了解病人病情,選擇治療方式,避免重複檢查。他說,醫療界共有十三個專業,未必每個專業均需知道病人的敏感資料,例如精神病、愛滋病紀錄等,當局應考慮設定閱覽權限,保障病人私隱。

病人可於十三日起親臨公院、私院、衞生署轄下診所及已登記的私營醫療機構,或上網、郵寄及傳真資料登記。查詢可致電3467 6300。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