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覓地建屋阻力重重,已到了寸土必爭甚至「盲搶地」的地步,加快舊區重建本來不失為另一個選擇,可惜由於當局缺乏全盤規劃,一味小打小鬧,往往事倍功半。市建局昨日公布的土瓜灣新發展項目,規模為歷年最大,總算邁出正確的一步,至於成效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今次屬於商住發展項目,涉及八百多個業權共二千戶以及五十多個地舖,地盤總面積約八千平方米,發展成本達一百一十六億元,預計二○二五至二六年完成。該項目是繼觀塘市中心及深水埗海壇街後,市建局第三個大型重建項目,受影響住戶更是歷來最多。

根據規劃,該項目不會有單棟式樓宇或大商場,個別街道則會發展成食街並設有綠化設施,打造具地區特色的小社區。相對而言,以往市建局在土瓜灣的重建項目幾乎是清一色的「牙籤樓」,既無法增加大量房屋供應,亦無法提供完善的社區配套設施,而且影響市容,可見今次市建局頗為進取,格外引人關注。

事實上,舊區樓宇安全隱患嚴重,居住環境亟待改善,當年土瓜灣發生塌樓死人慘劇,更加凸顯加快舊區重建的迫切性。今次計劃重建的樓齡全部超過五十年,部分更接近六十年,不少住戶長期受漏水問題困擾,早就盼望重建;亦有住戶抱怨鼠患嚴重,甚至試過半年內捉到逾百隻老鼠,促請盡快重建及安置。

顯而易見,相對於其他發展方式,舊區重建爭議最小,一來可美化社區,二來可增加房屋供應,三來可根治消防等安全問題。當然,今日社會紛紛擾擾,任何事都會引起爭議,舊區重建自然也不例外,安置、賠償、社區保育等問題都需妥善處理,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受阻,都可能影響整個發展項目,隨時弄巧成拙。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重建項目不僅無利可圖,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市建局預計今個項目將虧損二十七億元,顯然不是無的放矢。市建局的角色與定位一直備受爭議,最為人詬病的是一味向錢看,過去之所以陷入重建一項虧損一項的困境,固然有許多原因,而缺乏整體規劃及規模效益也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正如我們多次指出,全港五十年樓齡以上的樓宇不下幾千幢,其中西環、土瓜灣、深水埗等舊區地理位置優越,極具發展潛力,如果當局對舊區重建全盤規劃,形成規模效益,私人發展商也會有興趣參與,只要完善配套設施,絕對有潛質發展成媲美藍田麗港城和沙田第一城的「超級城」。其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港英政府已提出紅磡、土瓜灣、馬頭圍、九龍城綜合發展,回歸之初港府亦多次強調土瓜灣重建須作綜合規劃,奈何當局拖拖拉拉,議而不決,至今仍無影無蹤,不僅錯過許多發展機遇,而且導致房屋問題不斷惡化。

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要解決房屋問題,港府必須有全新的思維,繼續抱殘守缺,墨守成規,始終不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