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童年時,我與家人住在一個公共屋邨單位,住在我家十數個單位之外有一戶鄰舍是很特別的。戶主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婆婆,我們稱她為「垃圾婆」。她的暱稱由來很簡單,原因是她每天早上都會帶備手推車外出,回來的時候,手推車總是盛滿各種各樣的垃圾,如廢紙、別人棄掉的衣物等;這些拾荒而來的物件把她二百多平方公尺的單位填得滿滿的,我們每次行經她的單位時,都是要掩鼻而過,因為實在臭氣熏天。

婆婆是獨居的,我沒有察覺有訪客探望她,有好幾次,當區長來收租時,都會與她爭拗幾句。事實上,每當有人勸她把家中的垃圾清理時,結果都是鬧交收場。

像垃圾婆這樣的住戶,在香港並不鮮見,一般人心裏不禁都有一個疑問,究竟他們是否精神出了毛病,又或是心理不正常。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於二○一三年五月發表了新一輯精神病患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當中把一些精神病重新組合、定位;也列舉了一些新的精神病。當中「囤積癖」(Hoarding Disorder)是一項最新被列為精神病的項目。「囤積癖」的意思是儲存大量無用、無價值的物件,又不願意扔掉。最後這些物件把當用的空間霸佔;使住戶不能運用空間原先設計來使用的目的。

在DSM-5中,「囤積癖」被放進「強迫症與相關障礙」之列,也就是說,「囤積癖」的表徵,與強迫症有相近之外,就是患者經常要收集這些廢物,否則他的焦慮與不安是久久揮之不去。既然「囤積癖」與強迫症相近,在藥物的處理上,理應也是以血清素調節劑為首選,而心理與行為治療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