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創新科技是推動經濟的引擎,那麼人才則是引擎的燃油。環顧世界各地,莫不求才若渴,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政策,一場激烈的人才爭奪戰正在全球悄然上演,本港精英亦是爭奪的對象之一。

為吸引本港及澳門創新創業人才及高層人才,北京下月一日起實施定居及落戶新政策,容許專才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同行,並享有聘用外籍家傭、個人經濟擔保以及辦理保險證明等二十項出入境政策優惠,有關政策將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試行。有移民顧問指出,長期在內地工作的港人落戶後取得居住證,享有社保及醫保等福利,入院不用保證按金,醫療費用較低廉,加上退休至終老每月可獲數千元養老金,相信有一定吸引力。

事實上,內地在香港「搶人」並非自今日始,廣東及上海等大城市早已搶喝頭啖湯,率先向港澳人才開放居留權,落戶後可獲等同當地居民的待遇。除了內地城市向本港人才招手,歐美及中東等地亦加入搶奪行列。正如有學者所說,本港必須在教育層面培育創科人才,社會亦需配合,提供可供科研發展的土壤,讓人才留港發展,否則,本地人才只會不斷流失。

學者並非杞人憂天。本港產業結構單調,獨沽金融及地產,本地科研學生畢業後固然苦無出路,外地專才來港後同樣無用武之地,這正是本港吸引人才政策名目繁多,包括「優才入境計劃」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等,成效卻一直差強人意的主要原因。其實,香港並非沒有科研人才,幾年前科大研究生成功研發一款新型無人機,奈何在港無法經營,被迫到深圳另謀出路,如今年銷售已達數億美元,牆內開花牆外香,正是本港創新科技發展困局的寫照。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港府對科研投入嚴重不足,早已備受詬病,本港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只有二十億美元,佔經濟總量不足百分之一,反觀新加坡接近六十億美元,幾乎是香港的三倍;而深圳在相關方面的投入更佔經濟總量逾百分之四,達九十三億美元之多。難怪深圳近年人才薈萃,高新企業爭相落戶。港府去年終於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能否有所作為,不妨拭目以待。

當然,除了沒有用武之地,本港社會愈來愈政治化,紛紛擾擾,永無寧日,特別是排外情緒日益高漲,更是讓人才避而遠之。見微知著,來港讀書的內地生屢遭歧視,連在校園內使用簡體字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鬧得滿城風雨,當一個社會連外地學生也容不下,還侈談甚麼吸引人才?再說,香港生活成本昂貴,居住環境狹窄,空氣質素惡劣……無異於將人才拒之門外。

古人說︰「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謂亡。」香港變得愈來愈不宜居,別說外地人才過門不入,本地精英亦爭相跳船,近年再度出現一股移民潮,其中就不乏中產及專業人士。本港人才外逃危機日甚一日,長此下去,恐怕難逃邊緣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