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在六十年代起,政府規劃於屋邨範圍興建面積約三千平米方或以下,俗稱「火柴盒校舍」的小學。本港現時仍有二十八間火柴盒小學,東網記者採訪其中三名校長,他們均表示先天因素令校園規劃掣肘甚多,由於校齡達三、四十年,需要年年維修。不過,政府卻未有積極協助維修檢查,更欠缺資源津貼,重置校舍計劃遙遙無期,影響校園發展。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政策失誤,應盡快優先重置環境惡劣的火柴盒學校。

火柴盒學校設備及空間細小擠迫,令學生需要於屋邨公共環境進行視藝課。

空間不足 借用屋邨球場

「火柴盒學校最大的困難係空間唔夠,一般學校大約有幾千平方米,但我哋學校只得五百多平方米,但就同樣有二十四班,喺教學同課外活動地點嘅行政安排上多咗好多負擔。」迦密梁省德學校校長李小娟表示,空間不足令校園規劃有所局限,「好似我哋冇自己嘅籃球場,要借用屋邨嗰個;又好似田徑隊咁,根本冇辦法開,因為冇地方訓練。」李坦言,該校常出現喉管滲漏、天花外牆剝落等問題,「年年都需要維修,好似去年廁所天花剝落都整咗。」惟李指政府從未主動到火柴盒校舍進行檢查。

一室多用 維修工程不斷

有四十四年校齡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葵盛信義學校,該校校長徐起鸝表示:「我哋可以申請緊急工程資助,但教育局限咗必須至少夠三千蚊先可以批資助,有時爆水喉未必用到三千蚊,但都要維修,變咗要學校自己出。」徐指,校舍硬件配套先天不足,政府卻忽略火柴盒校舍的困境,她認為政府應增加資助津貼協助校方,「好似我哋冇運動場地,經常要租用政府嘅運動場地;我哋禮堂冇表演台,有時話劇、畢業禮要借用中學禮堂,令我哋開支多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津貼協助學校。」

此外,位於坪石的聖公會聖約翰小學,經過三次申請後,在一四年終成功獲分配同區新址重置校園,該校校長金永添指,現時校園地方有限,經常需要一室多用,維修工程不斷,「但我哋都好致力咁維持校園環境美化,令學生即使喺火柴盒學校就讀,都可以有較好嘅環境。」金寄望新校舍可提升教學環境。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部分火柴盒學校環境惡劣,應優先得到重置機會,惟實際上卻事與願違,各學校均可申請重置,國際學校更有優先權,促請教育局檢討相關做法。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相關的二十八間學校除其中一所外,全部都已通過學校改善工程計劃獲提供額外課室、特別用途室及或行政設施。根據記錄,局方為火柴盒校舍進行修葺的撥款每年平均約二千多萬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