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本港二人家庭月入中位數是一萬九千五百元,根據理財顧問計算,退休後要過上基本需求的生活,需要擁有二百六十五萬元儲蓄,要有這筆錢,由二十五歲起每月要儲起四千八百元,到六十歲退休時,才可擁有這份基本的退休享受(每月生活費用約九千元),一直支撐到八十四歲(港人平均壽命)。這個設計還要基於,你必須居於公共房屋。

在市民這個計劃的兩頭,一頭是要將錢交由理財去投資,以冀達到目標,換言之,變成金融生意,可支撐金融發展;另一頭未到退休,你還需要日常消費,換言之,在月收入中位數中減去應儲起的數額,尚可有一萬四千元可用,如果你無緣住在公共房屋,租私人物業,或需從中砍去一半,餘下是可供消費的金錢。這筆帳顯示,市民收入兩頭,一頭是金融產業業務之源,另一頭是市民消費之源,這頭多了,那頭就少了,換言之,將來存多了,現在就用少了;同樣道理,現在用少了,將來才可存多了。這數額放到生活中,根本是捉襟見肘,囊中羞澀的現實,也是經濟好壞的一個緣由。

更嚴峻的現實是,超過半數市民已不在二十五歲開始儲蓄的起步線上,這些人已無緣達到基本退休生活標準,他們晚年的徬徨,寄託在政府的支出上,但政府已表明每人拿三千元都困難,決意卸掉人口老化這副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