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雜誌日前刊載內地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謝韜的文章指出,香港雖然曾有「東方之珠」之稱,但回歸後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及最大貿易國,隨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發展,逐漸成為香港的對手,認為香港的「好運」很快就用完。內地人亦已由來港消費轉向日、韓或外國消費,為此,香港很快有邊緣化的危險。

文章又就中港互動的根源作出探討,基於英殖建立制度基礎及經濟繁榮,港人優越感「爆棚」,縱使香港已不再繁榮,港人依然感覺自己較內地人優越。若將作者的話直率表述,今天的現實,一邊是香港人潛在的優越感爆棚,另一邊是內地人暴富心態膨脹,成為中港摩擦不絕的底蘊。

撇開現實上的摩擦,香港人對邊緣化的危機,要有清醒認識。社會發展愈益突出了競爭性,香港不進則退,就會「被邊緣化」,這是外在的壓力。最怕的是內在的自亂,造成自我邊緣化,那種「去中國化」思維,就是自我邊緣化的源頭。如果內外因素疊加,香港將更快邊緣化。

香港日進斗金的好日子不再,炒股炒樓已沒出路,旅遊業就是可選擇的產業,香港畢竟是個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但有人用各種行動趕客,把這個優勢給毀掉。這些人自砸飯碗,大有不知死活意味,難道香港邊緣化與他們沒一毛錢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