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就更新中小學中國語文課程而進行的公眾諮詢昨日結束,原本只是行禮如儀的例行公事,卻因為當局建議學生認讀簡體字而激起極大爭議。在中港矛盾空前尖銳、教育問題千頭萬緒的今天,當局將毫無迫切性的議題帶進公眾視線,無異於搬石頭砸自己腳。

教育局去年十二月發布諮詢文件,建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結果一石激起千重浪,有關建議不僅激起公眾強烈反彈,教育界也表示疑慮,甚至連建制派議員都不贊成。曾任中學校長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直言教師在執行上有困難,例如學生把「前後」寫成「前后」、「水準」寫成「水准」是否當錯別字,日後考試是否要加設簡體字試題等,如果當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便輕率推出,只會引起學生思想混亂,適得其反,說出了教育界及不少市民的心聲。

另一方面,本土派組織乘機大做文章,上綱上線,直指當局鬼祟諮詢是別有用心,無非想推簡廢繁,赤化染紅香港,極盡危言聳聽之能事。儘管教育局再三強調以簡代繁的指控沒有根據,亦沒有任何政治意圖,而且早在○二年公布的中文課程指引已列明學生可發展認讀簡化字能力,並非今天才提出,但依然未能釋除外界疑慮。事情不斷發酵,有網民發起捍衞繁體字行動,大有機會成為繼TSA風波後又一爭議。事實上,過去也有食肆因為以簡體字寫餐牌,激起網民不滿,最終被迫道歉,可見簡體字爭議已成燙手山芋。

誠然,現今中港交流頻繁,不論是商業、文化、學術或旅遊等等,港人接觸簡體字的機會愈來愈多。由於簡體字的確有其實用價值,教育局提出學生認讀簡體字本來無可厚非。然而,認讀簡體字是一回事,將之列為課程綱領則是另一回事,教師需要落實課程綱領,如何教授和評核便會引出許多問題。再說,不少簡體字都跟繁體字混淆,成年人尚且容易搞錯,年幼的小學生肯定更難分辨,增加學習負擔,結果有可能弄巧反拙。

可以看到,本港教育政策千瘡百孔,爭議幾乎沒有停止過,從母語教學到語言微調,從通識教育到學制改革,反反覆覆,早就令人煩不勝煩。最近TSA風波鬧得滿城風雨,直到教育局「半跪低」,承諾今年只抽取一成小學應考,把試題簡化,爭議才暫告歇止。詎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局不是吸取教訓,休養生息,反而再添火頭,提出認讀簡體字,到頭來恐怕又是自取其辱。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本港教育問題多不勝數,單是處理施政報告提出的十五年免費教育已比教授簡體字迫切得多,何況TSA爭議隨時死灰復燃,加上社會泛政治化,當局根本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自尋煩惱,授人以柄。說到底,學生要學習簡體字並不困難,只要多看幾本簡體字書籍自然水到渠成,最怕經教育局這麼一鬧,學生先入為主抗拒簡體字,甚至讓本土派聲勢進一步坐大,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