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發現國際化的香港同本地居民的生活質素產生矛盾,同時這種矛盾將我們對於未來的發展選擇置於兩難之地時,我們就必須回過頭來去審視這樣一個變化:是甚麼因素導致這種衝突的誕生,又是甚麼使我們受困於兩難的境地?

筆者認為,產生今天這種局面的核心邏輯,是香港功能角色的變換:香港從一個避難安身之地變為安居之地,因而多方面的訴求和期望都產生了變化。

在殖民地時期,市民自強不息締造了香港的輝煌,成為很多港人引以為傲的黃金時代。然而,當我們仔細回顧一下那個時代,發現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那時港人沒有選舉權,甚至參與政治管理事務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夠埋頭在商界打拚,同時還有實力和背景雄厚的英資集團作為市場的主角,壓制華人的發展。此外,退休保障、公屋以及醫療保障都不甚健全。為甚麼在這樣的環境下都沒有港人滋生出如今天這般不滿的狀況呢?

因為那時候的香港,對於港人來說,是一個避難所或者淘金地,所具備的功能不過是提供一個安身之地。而對於港英政府來說,不過是其眾多海外殖民地中的一塊,所具備的功能不過是英國在遠東地區的前哨基地。於內於外,香港似乎都不是一個重要的、具備歷史傳承的實體。

而隨着香港的騰飛,香港的角色和功能發生了變化,角色愈來愈重要,功能愈來愈強大,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此時,香港對於港人開始成為真正的家的存在,開始了代際之間的傳承。於是,大批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的港人出現了。對於這一代港人來說,香港絕不意味着是避難所或是安身之地,而是他們生活、工作和夢想的全部,港人對於香港的依賴和要求自然也就愈發多樣。經濟發展只不過是應有之義,港人對政治地位、社會保障、生活環境等方面都產生了更多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