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自由市場經濟曾被全世界奉為圭臬,香港更是珍而重之,然而,隨着時代的不同,市場的變化,自由經濟已不再是萬能,反而廉潔和法治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核心價值,可惜香港恰恰正在失去這些東西。

官商勾結 醜聞不斷

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最新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在一百七十八個經濟體中,香港以八十八點六的總分連續二十二年排名第一,相對於排名第二的新加坡,香港的領先幅度經過連續五年收窄後首次輕微拉闊。在十項評估因素中,香港有七項獲得九十分或以上,其中營商自由、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繼續高踞全球首位,唯獨廉潔方面只有七十四分,連續三年下跌,成為一項最不光彩的紀錄。

無獨有偶,國際反貪組織「透明國際」早前發表的報告亦顯示,香港去年的清廉指數得分及排名雙雙下跌,只能居於十八位,成為九年來最低排名,與亞洲最廉潔國家新加坡的距離愈拉愈遠。一方面經濟自由年年稱冠,一方面廉潔指數跌跌不休,成為鮮明對比,可謂莫大的諷刺。

廉潔和法治一向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也是賴以成功的基石,可惜經過前朝政府七年之禍,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前廉政專員湯顯明及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分別捲入貪腐醜聞,不僅嚴重損害核心價值,而且拖累經濟自由度評分。特別是律政司放生湯顯明,以及廉署調查黎智英向泛民秘密捐款醜聞拖拖拉拉,更是引起廣泛質疑,令香港廉潔和法治形象進一步受損。

顯而易見,香港廉潔不再,法治蒙污,正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的結果。近年高官醜聞不絕,官商勾結愈演愈烈,官員利用手中權力為商人謀取利益,商人則投桃報李,為官員提供金錢及延後利益等等,類似例子屢見不鮮,前朝「三貪」不過是冰山一角。更不堪的是,當局執法往往雙重標準,涉貪的達官貴人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而普羅市民則動輒得咎,即使涉及一元幾毫也隨時被告上法庭,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才是對廉潔和法治的最大傷害。

當然,香港問題千頭萬緒,廉潔和法治受損只是其中之一。香港年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表面上是一種榮譽,實際上正是港府無所作為的見證。當局往往以「大市場、小政府」及「積極不干預」等藉口,對市場放任自流,對問題視而不見,結果「積極不干預」變成「積極不做事」,導致經濟民生問題積重難返,深層次矛盾日益惡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某程度上就是受到最自由經濟體的虛名所累。

正如我們多次指出,評估一個經濟體的活力及潛力,關鍵不是經濟自由度,而是整體競爭力。香港年年捧回最自由經濟體桂冠,反而各類競爭力排名拾級而下,在國外固然不敵新加坡,在國內也不如深圳等城市。曾幾何時,香港經濟總量佔全國近兩成,如今只佔大約百分之三,十年後預料將跌至百分之零點三;曾幾何時,香港貨櫃吞吐量全球第一,如今已跌至第五位,連寧波舟山港也不如……香港危機四伏,不斷沉淪,而港府高官還在為最自由經濟體的虛名沾沾自喜,令人莫名其妙。

難民為禍 無法無天

事實證明,自由市場並非萬應靈丹,尤其是經過亞洲金融風暴及全球金融海嘯的教訓後,許多國家意識到過度自由的危害性,紛紛放棄僵化的教條主義,轉而以有形之手干預市場,連鼓吹自由經濟最不遺餘力的美國也不例外。反觀港府雖然揚言放棄過時的「積極不干預」思維,要「穩中求變、適度有為」云云,可惜坐而論道,一事無成,六大產業固然無影無蹤,連原有的四大經濟支柱也搖搖欲墜。

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港府對一切放任自流,不僅導致經濟競爭力每況愈下,更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假難民氾濫成災就是當局種下的惡果。可以見到,假難民不但成為港府沉重財政負擔,而且成為社會治安毒瘤,最近短短三天內就發生七宗涉及假難民的罪案,包括當街搶劫、盜竊財物等等,南亞兵團甚至公然在道路上攔車截劫,簡直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沒有最亂,只有更亂,隨着假難民愈來愈多,社會治安只會愈來愈不堪。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入境處前年三月推出統一審核機制時,待處理的聲請個案還不足六千七百宗,惟至去年底接獲新聲請個案已增至九千六百多宗,等待審核的個案接近一萬一千宗,其中確立個案僅五十一宗,也就是說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聲請者屬於假難民。這些主要來自南亞及非洲的假難民,利用酷刑等免遣返聲請機制的漏洞,千方百計滯留香港搵真銀,有的打黑工,有的作奸犯科,有的甚至淪為本地黑幫的僱傭兵,氣燄囂張,無惡不作。毫無疑問,免遣返機制之所以遭到嚴重濫用,假難民之所以自出自入,香港之所以淪為罪惡之城,正是因為當局假仁假義,中門大開,再不盡快採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根除毒瘤,「自由港」勢必淪為徹頭徹尾的「難民港」。

陽春白雪,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說到底只是一項虛名,除了自我安慰之外,沒有甚麼實際意義,反而廉潔及法治不斷受侵蝕,以及假難民氾濫成災,才是香港最大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