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制度千瘡百孔,高收費低回報,甚至蝕入肉,早就備受詬病。奇怪的是,積金局昨日公布強積金成立十五年的回報率,竟然吹噓跑贏通脹,表現令人滿意,同市民對強積金的看法大相逕庭。

積金局聲稱,強積金自二○○○年十二月開始運作至去年十一月底為止,平均回報率達百分之三點一,跑贏期內年均百分之一點八的通脹率,尤以股票基金表現最好,平均回報率達百分之四點一。十五年內強積金累積近五千九百億元資產,當中四千七百多億元屬於供款,其餘一千一百四十億元為已扣除費用及收費的淨投資回報。

積金局不忘自吹自擂,指打工仔每投資四角就有一元回報,回報率令人滿意,又指強積金制度只有十五年歷史,尚未完全成熟,須運作至四十年後才能看見其退休保障功能。其實,平均百分之三點一的回報率是高是低,言人人殊,不過幾乎成為共識的是,主理強積金的基金經理的投資表現,不見得比一般股民高明多少。例如去年投資市場動盪,強積金整體回報錄得負回報,拖累供款人共輸逾一百七十億元,為五年來最差,不僅把前年所賺的九十九億元一筆勾銷,更令人均戶口蝕約六千元,「表現滿意」云乎哉!

早前有工會計過,目前市面五百三十多個基金之中,六成半的回報低於通脹,另六成二跑輸盈富基金,絕大部分打工仔都是蝕錢居多,跟積金局所說的截然不同,如今積金局竟算出遠高於通脹的回報率,簡直匪夷所思。何況有多少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可以運作四十年呢?尤其是現今人口老化,愈來愈多人屆退休之齡,取回的供款隨時連本金也保不住。事實上,九年前強積金實際基金開支約四十億元,現已超過一百億元,在打工仔人數沒有特別增長的情況下,開支竟然暴增一倍半,足證收費之高,跟牟取暴利並無二致。

強積金制度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打工仔指望它應付退休後的生活,無異於緣木求魚。事實擺在眼前,強積金推行十五年,一直沒法解決回報低收費高的問題,本為解決打工仔後顧之憂的制度,反而淪為金融大鱷的大餐。港府懾於民意壓力,近年不斷提出改革,一時「半自由行」,一時收費封頂,一時整合帳戶,一時引入核心基金,可惜全屬小修小補,不切實際。

事實上,近年民意強烈要求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就是因為對強積金制度失望。更令人失望的是,港府雖然就全民退保推出公眾諮詢,但一早預設立場,將建議分成「不論貧富」及「有經濟需要」兩類,連「全民」兩個字都不敢提,到底有沒有誠意解決打工仔的後顧之憂,不問可知。

醉翁之意不在酒,當局選在這個時候唱好強積金,無非是轉移焦點,為推倒全民退保搭台。問題是強積金制度早被證明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港府繼續為其塗脂抹粉,只能證明所謂「重視安老」無非講一套、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