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拉布成災,十月復會至今已四度流會,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忍不住去信立法會表示遺憾。可惜,在社會高度政治化之下,反對派為反而反,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尤其是高鐵工程近二百億元的追加撥款申請更成為狙擊目標,不管高官如何「遺憾」,也無濟於事。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於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上再次強調絕不放棄高鐵項目,並列出一筆經濟帳,指若未能取得追加撥款,下月底就要決定是否停工,這將涉及每月二億三千多萬元的停工開支;倘高鐵工程合約終止,將牽涉另一筆約三十四億元的工程終止費用,而政府亦只能等待新一屆立法會選出後才能重啟申請,遷延時日的結果必然導致工程成本節節上升,超支費用將高達二百八十多億元。換句話說,高鐵最後埋單可能高達九百三十多億元,而且落成日期勢必進一步推遲;而萬一被迫放棄高鐵工程,善後費用亦需要一百多億元,不僅成為國際笑話,而且成為香港災難。

事實上,目前高鐵工程已完成約七成,投入的資金達到六百五十億元,即使張炳良不說,市民也明白工程爛尾的後果。有些人要求高鐵停工「止蝕」,甚至認為爛尾「抵到爛」,根本是自欺欺人。

遺憾的是,在社會高度政治化下,不管高官如何苦口婆心,也無異於對牛彈琴。反對派政客為了阻撓港府施政,不惜一拍兩散,有人揚言不先解決「一地兩檢」問題,將否決追加撥款,有人則要求先追究港鐵責任,才討論追加撥款,欲拉之布,何患無辭。

誠然,港鐵作為高鐵工程的受委託方,對工程延誤超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港府監管不力也難辭其咎,問題是,港鐵顯然不會主動承擔超支費用,一旦和港府對簿公堂,必然曠日持久,等到塵埃落定才討論追加撥款,一切已經太遲。至於爭議多多的一地兩檢,與工程超支延誤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前者屬法律和政治範疇,後者是工程管理問題,反對派硬要將兩者綑綁,顯然是強人所難。

眾所周知,萬一高鐵爛尾,港府高官及政客不會有絲毫損失,後果只是由納稅人承擔。內地官媒形容這是香港承受不起的損失,絕非危言聳聽。今時今日,世界各地爭相與中國商談興建高鐵網絡,期望成為以中國為中心的歐亞高鐵網的一部分,香港本佔有近水樓台的優勢,受惠於內地「四縱四橫」高鐵網所帶動的人流和商機,沒想到興建短短二十六公里長的高鐵竟鬧到如此地步,隨時以爛尾收場,可謂咄咄怪事。

一節見則百節知,基建舉步維艱,既是港府弱勢無能的反映,也是香港蹉跎歲月的見證。由高鐵工程到港珠澳大橋,由成立創科局到版權修訂條例,哪一項不是阻力重重?哪一次不是鬧得滿城風雨?行政立法惡鬥不斷,社會撕裂愈演愈烈,施政只能繼續空轉,香港只能不斷沉淪,難道這就是反對派想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