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長期是公共開支中最高投入的其中一項,今個財政年度預算為七百九十三億元,佔總開支一成八。新一份施政報告對教育着墨不少,其中一個亮點是十五年免費教育得到初步落實,基本全費資助半日制幼稚園並取代學券,而全日制資助亦有所增加。幼師一直爭取薪級表雖未落實,但政府透過建議薪酬支出佔幼稚園資助比例,令薪金中位數增加三成至二萬五千元。另一亮點是增加中學一千個常額學位教師。過去出生率低,中學經常縮班和出現超額教師,教育畢業生難找教席;新措施使超額教師保留至一七/一八學年,屆時開始有雙非童補充中學學位,令超額問題得以紓緩。

高等教育方面,除計劃資助港生北上升學,其他可說是乏善足陳。近年大學生英語水平和行為操守受到不少人批評,部分僱主揚言不聘用近年的畢業生。過去大學流行三個「十八」,就是百分之十八的十八歲學生入讀資助學位,只付學位成本中的百分之十八作為學費。現在有人形容出現第四個「十八」,就是一萬四千多個資助學位十八年不變。

香港走上知識型經濟,擴充高等教育勢在必行,過去沒有增加資助學位,卻大幅開辦謀利的自資副學士。去年財政預算案中推動的零售業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使IVE學生獲得職業技能和工作收入,畢業取得專業高級文憑更可直接上班,這種職前專業培訓應增加投入和推廣到不同行業。另外,近年本地生升讀研究式碩士比例偏低,有人建議這公帑補助生活費的碩士學位要保障一定港生入學,除了有助留住本地人才,還有充足的導師保障大學生導修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