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近年傾向以基建顯示經濟發展得宜,但近年各項工程造價飆升,造成尾大不掉之勢,除了花費大量公帑,更重要的是,為興建而興建,出現不少沒有多大用途的工程,其中一個經典例子,就是十八區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政府應吸取教訓,盡快止血,讓這個計劃壽終正寢。

梁振英於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十八區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每區預留一億元予區議會決定該區項目,當時更揚言希望於上屆區議會完成項目,惟各區議會商討興建或推行甚麼項目時,基於涉及選區利益,興建地點順得哥情失嫂意。此外,一億元未必能興建相當規模的建築物,將來建築物的保養維修問題亦會接踵而來,導致各區遲遲未有定案。加上現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及工務小組委員會「拉布」大塞車,就算成功獲取區內共識、民政事務委員會沒有異議,要盡快獲得撥款也不是易事。

本報早前統計,過去一年,只有六個區議會提出的社區重點項目獲批撥款,南區及西貢項目更未獲當區區議會批准。而當中不少項目,例如觀塘區興建海濱音樂噴泉、東區興建文化廣場等,其實作用不大,可有可無,隨時淪為面子工程。而葵青社區重點項目是加強區內牙科服務,是一個值得推崇的例子,可以令當區的長者受惠,亦毋須興建大白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