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外圍經濟陰霾密布,香港危機重重,重要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固然搖搖欲墜,整個市道更是一片慘淡,前景堪憂。

最新數字顯示,去年整體訪港旅客減少百分之二點五,其中內地客下跌百分之二點九,非內地客下跌百分之一點二;第四季整體旅客跌幅更達到百分之八,即使非內地客增加百分之五點二,也彌補不了內地客的大幅減少。表面上,全年跌幅尚算溫和,但實際上,旅遊業過去十多年持續增長,去年首次掉頭回落,已是一個明顯的警號,預示前景不妙。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亦不得不承認,農曆新年期間情況不會好轉。

本港旅遊業由盛轉衰,風光不再,不是沒有原因。近年來,世界各地為吸引內地旅客無不施展渾身解數,例如日本、南韓等地相繼擴大購物退稅等優惠措施,唯獨港府不思進取,一味食老本,旅遊業豈能不步入寒冬。更大的危機是,上海迪士尼樂園年中開幕,面積比香港大,設施比香港多,票價比香港平,而且有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勢必吸走不少訪港旅客。眾所周知,本港旅遊景點十年如一日,加上趕客、劏客醜聞不斷,以及港幣持續強勢削弱競爭力,旅客人數跌跌不休何足為奇。

旅遊業問題多多,港府並非不知不覺,高官曾多次表明要增加旅遊資源,開拓更高增值客源,可惜坐而論道,至今一事無成。當局聲稱今年將舉行一系列盛事,可吸引更多過夜旅客,有助旅遊業多元化發展云云。然而這些所謂盛事,除了電動方程式賽車較具規模及吸引力,其餘不是花數百萬元在建築物外牆投影燈效和燈飾,就是在金紫荊廣場放置本地原創動漫人物及場景,無非小打小鬧,姿勢大於實際,難怪業界反應冷淡,認為相關措施聊勝於無。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旅遊業的窘境只是整體經濟不景的縮影。早前有團體訪問二百名各行業管理層,近兩成計劃今年削減人手,與旅遊業唇齒相依的住宿服務業更是重災區,不少賓館計劃租約期滿後結業止蝕。有業界人士預期,今年全港料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賓館結業,將有二千人丟掉飯碗。數字最能說明問題,去年十一月零售業總銷貨值按年下跌百分之七點八,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跌幅超過兩成,有人預測零售及餐飲等行業將掀起裁員結業潮,顯然並非危言聳聽。

可以見到,踏入今年以來,金融市場風高浪急,全球股市動盪不安,香港首當其衝,人心虛怯,尤其是美國進入加息周期,本港樓市備受衝擊,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內憂外患,危機重重,既是旅遊業的現狀,亦是整體經濟的寫照。

患至而後呼天,不亦晚乎。面對岌岌可危的經濟前景,港府到底有何對策?特別是旅遊業及相關行業聘用大量基層市民,一旦失守而引發骨牌效應,勢必拖累整體經濟,絕對不能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