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月,許多家長進入為子女升學選校的迷思期。幼稚園收生接近尾聲,小一統一派位需要填表,中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亦正式展開。正確的選擇在乎取得意願、性格與能力間的平衡,但觀乎家長的表現,可發現許多人捉錯用神。

原來,單是入學申請已是不可小覷的經濟活動。全港直資及私立中小學共約一百三十間,保守估計每間有一千八百人報讀;幼稚園共約一千間,每間約五百人報讀。假若每人報名費約為一百元,則每年便達七千三百四十萬元的報名費交易。隨之而起的面試班更是非同小可的生意。弔詭的是,縱使多間名頭最響亮學校的校長,每年都強調刻意培訓和操練小孩絕不會增加入讀機會,名校面試班反而日益熾熱。只要校長表示良好的閱讀能力有助自律自學,面試班便獲得宣傳方向,推出培訓孩子靈活作出口頭讀書心得的班組。

不少家長採取不甘人後,大包圍式報名,無論家住何處,也在港九新界報上十間八間學校。到面試接踵撞期,獲派多個學位,或是獲得距家極遠學校的學位,便在討論區內炫耀式地大吐苦水。這表明他們對子女升學毫無真正準備,滿以為瘋狂報名便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另外,絕大部分面試題目只是環繞個人資料、家庭組合、喜好、生活體驗和社交技巧等內容,當中根本沒秘密和秘訣可言。若還要在面試前持續訓練相關對答,或在討論區中搜羅早一日的面試內容,只顯示家長既不相信孩子,亦誤以為機械式操練就是成功的捷徑,更隨時隱藏親子關係其實建立在虛名和利益之上的可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