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關於香港問題的諸多討論,尤其是香港青年向上流動,以及青年人發展和置業的問題等,都牽涉到一個事實:香港已經從一個飛速發展的增量社會變成了存量社會,也即沒有廣闊的空間來妥善安置香港青年乃至全體香港人對於未來的期望。

必須正視的是,社會發展和存續的邏輯在增量時代和存量時代是大相逕庭的。如果民眾仍舊以增量時代的眼光和期待來審視存量社會,必然存在同現實很大的脫節和強烈的不滿。如果政府以增量時代的方法來在存量時代進行管理,也必然會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兩個時代的社會邏輯有着各自的特點,必須對這些特點進行深刻反思和認知,才能夠在存量時代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具體到香港來說,曾幾何時,香港是所有人實現夢想的地方:飛速發展的經濟,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大量的機會,每個個體只要通過努力就可以在社會中獲得認可和成功。同時,由於香港之前的基礎薄弱,彼時個人的發展是之前從未想過的,個人滿足感強,所以整個社會氛圍較為樂觀。除此之外,利益衝突也較少,人們關注的是如果開拓新的領域,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如何分配現存的利益。

到了存量社會,由於沒有足夠空間安置人們對於未來的期望和利益的訴求,而且在增量時代固有的利益格局導致社會利益分配不均,階層之間的藩籬日漸固化,因而人們階層流動的強烈期望就同現實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同時,社會分配機制的問題導致普通人無法維持有尊嚴的生活,持續激化公民向上流動的意願。而由於香港的增量時代和存量時代間隔很短,上一代人所獲得的成功和階層之間的流動仍是鮮活的記憶甚至榜樣,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階層客觀上的固化同人們對於階層流動的強烈渴望,就成為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問題。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