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新界區擁有大片農地,不少人以務農維生。隨住時代巨輪轉動,土地被用作商業發展,地價遭拉高,農民賣地賺錢,亦有人被迫轉業,與農業相關的行業亦受影響,其中傳統出售蔬菜種子的菜種行,生意頓減,加上近年種子大多由外地輸入,成本隨之而上漲,利潤便更少。本港有逾六十年歷史的菜種行馬振興負責人直言,當局若不予以援助,將進一步扼殺種子行業的發展,令行業萎縮,前景堪憂。

現時香港有八成農地被荒置。(資料圖片)

馬振興負責人Echo指菜種行行業成本高,利潤不多。

馬振興是本港剩下為數不多的傳統菜種行。

馬振興菜種行亦有售賣外地進口種子。

馬振興菜種行是行內老字號,能夠在商業行先的社會上屹立不倒,其第二代負責人Echo表示,該行的聲譽是一個主要元素,許多規模細的菜種行,因捱不住行業式微、成本高等打擊,相繼結業收場。儘管是擁有穩定客源的馬振興,賺來的利潤亦不多,「搵到兩餐就算」,歸根究柢,都是當局不重視農業之過。現代社會着重商業和金融發展,令土地價格飆升,很多農民早已負擔不起租地耕作。至於仍然堅守事業的人,「為咗慳成本,種子都會買少咗!」

外地入貨迎客源

以往農業蓬勃時期,農民會到菜種行大手入貨,時移世易,加上土地不足,愈來愈多人抱持消閒心態種植蔬果,「無土地,咪用花盆種囉!」近年雖然多了年輕顧客光顧,但購買量不多。而因時代進步,人們對進食蔬果的選擇和要求變多,菜種行購入的品種亦需增多,變相增加成本。

Echo不諱言,「以前食菜選擇窄好多,可以本地留種,又環保又平」,今時今日種子款式要多元化,必須由外地入口,成本自然上升,但為了便利顧客可負擔,價格又不能定得太高,只能在良心經營與賺錢之間取個平衡。

地價拉高礙發展

任何行業想蓬勃起來,政府的支持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但Echo認為港府不似外地政府般着重農業,之前曾聽聞當局有意撥出預算,惟至今仍未見有實質行動,即使消息是真,亦怕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她希望當局能增撥資源予農業發展,好讓與農業相關的行業,包括種子業,亦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否則,行業前景只會更堪憂,就連一起打理馬振興的Echo的胞弟亦嘆稱:「呢行都算係絕路啦!」

香港浸會大學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亦認同,本港注重工商業發展,土地價格被拉高,農民和有意投身農業的人士,眼見成本高漲,均望而卻步,農業及其相關行業自然步向夕陽。

文:黃翠穎

逢星期一至五見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