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古城有一籃子的單位放售,劃一開價,有點噱頭。這顯然是投資者放盤,樓價進入下跌預期,手上貨多的投資者減磅正常不過。儘管市場預期樓價會跌,但一般認為跌幅有限,樓價仍在難以承受的高位。正因如此,政府一再明確表示,遏制樓市措施不減辣。

由於政府還須為找地建屋發愁,認定只有增加供應,才可壓低樓價。同時,以供應增加謀求滿足需要的做法掛萬漏一,就是與貧富高度懸殊相配,物業擁有極度不均的現實。其實,全港現有公私物業估計超過三百萬個,以七百萬人口計,平均兩人一個,物業保有量不算少,撇除外來購買需求,物業增量應能跑贏家庭戶數增速。

此前資料顯示,擁有物業最多的一批業主,住宅物業擁有量逾萬個,可能是財力豐厚,也可能是高槓桿持有。總之,物業市場的大戶不但成了新盤市場的主要承托者,也可能成為租務價格的壟斷者。如果增加供應,而不抑制個別佔有量,將大大降低增加供應的效果。

土地無疑是稀有資源,佔有過多的物業,如同多佔稀有資源,理應適當制度設限,不應只要有錢就可無限制地佔有物業,成為合理現象,否則世上就不會有反壟斷這回事。至於會否牴觸自由經濟原則,可以參考外國經驗加以研究。改善物業佔有的極度不均,肯定可以紓緩物業市場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