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年剛過了十天,旅遊業界的內訌已有升級之勢。自元旦日生效的旅業加強監管措施,引發監管組織與從業者、營運人士的分歧、內訌,從業者更以不合作運動抵抗,連日來,議會監察隊伍都遭遇無視、敵視,兩日後,反對規管一方更擬發起大遊行,甚至考慮罷工向旅議會及政府施壓。業界過招,令已陷寒冬的旅遊業更添不穩定因素。

今次的業界紛爭持續多日,政府先是靜觀其變,其後亦擺明立場,先是政府最高層開腔,其後有監管旅遊的政策局官員出面力撐旅議會,輿論的天秤更已向挽回本港旅遊聲譽一邊傾斜。

觸發今次爭拗的是業內多年來無法根除的大患,外來遊客(主要是內地旅行團旅客)在港被強迫消費,或遇購物陷阱欺騙不絕,雖然議會在每次爆出刀手導遊、劏客團、低團費、零團費或影子團友事件後都嚴厲出招,但多年來不良業者及不良店舖依然鑽盡空子,或一雞死、一雞鳴,致本港旅遊形象一直不振,香江蒙羞。

去年再有內地旅行團客人在購物點疑釀打鬥致死一案,由眾多旅行社理事及負責人組成的旅議會終決定出重招,將旅行團定點消費場所納入規管,要求定點消費場所提供退款保障,又規定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登記店舖可被除名、導遊工作時佩戴證件增加透明度等。

據悉,旅議會討論規管措施時,亦深明定點購物這一環是入境旅行團、導遊及領隊收入的關鍵,研究措施亦以平衡持份者利益為重,有業者更提出「水至清則無魚」之說,最後旅議會的要求亦是店方須遵守《商品說明條例》,詎料,業界仍感不滿及牴觸。

監管方及業界關注點及利益不同,存在矛盾毫不稀奇,事實上,本港多個專業監管機構與業界都各自有「牙齒印」,惟發牌機構肩負行業整體發展的責任,亦有法定賦予的權力,即使持份雙方有不同意見,亦應以磋商及談判的方式解決,而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旅業走下坡時搞罷工行動。

殺雞取卵無異自取滅亡,業界過招若不以香港為重,最終只會攬住一齊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