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書店負責人李波的失聯事件讓很多人關心。事件至今仍然撲朔迷離,但有一些報道已經直接作出結論,認為是內地執法人員到香港把當事人帶走。

事件發展至今,真正的情況仍然不為社會所掌握,事件的去向其實是可以有很多個可能性的。有些報道在未有事實或合理根據,以及排除合理懷疑前,就已經言之鑿鑿地下結論,處理新聞的手法不只是不專業,更有撰寫新聞故事之嫌。

另一個合理版本可以是這樣的:李波參與從香港走私一些內地法律所禁止的物品到大陸,過程中,當踏入內地的管轄範圍時被內地執法部門拘捕扣查。這個情景也是完全符合公眾現時所掌握的片面資料,例如書店主要出售內地禁書、李波本人提及用「自己的方式返回內地」、相關證件仍然在香港,所指的很可能就是通過偷渡方式進入內地。如果是這樣的話,故事就完全不同了。

然而,一些報道只以當事人的證件仍在香港,就直接下定論,說是在香港被抓到內地。為甚麼會如此被直接推論出被抓的結論,而根本沒有提及其他可能性呢?如果單純地說,是這些媒體的水平低下和不信任內地。如果帶上政治解讀,更是居心叵測。

試想想,這段時間正值爭論高鐵「一地兩檢」的高峰期。從法律角度來看,這個安排是完全合法的,接下來的只有政治爭拗。反對「一地兩檢」的人士只有激起社會的恐懼感,挾持民意,才有可能推翻一項合法的措施。再想想,為甚麼李波案件跟「一地兩檢」的討論在時間上會如此巧合呢?

我們可以不認同「一地兩檢」,也可以不認同內地對出版的一些限制,但我們要遵守法律,也應尊重內地國情,而不應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新聞妄下判斷,這不但違反專業操守,更可怕的是有人通過製造社會恐慌來達到政治目的之做事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