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以食為天,號稱只要是背脊朝天的,都可以食落肚,反之,大部分西方人都不會這樣想。但有趣的是,近期西方開始興起可食用昆蟲培植(edible insect farming)這一產業,為企業家帶來新的商機,圖搶佔這一個未來市場總值可能超逾5億港元的歐洲「食品」市場。

廚師推介以蠕蟲和蟋蟀壓成的磚泥,配合其他調味料及食材,即可炮製豐富的昆蟲大餐。(互聯網圖片)

英國食用昆蟲食品商Grub旗下四款招牌零食,包括有黃粉蟲及蟋蟀等。(互聯網圖片)

Chapul經常參加食品展,向消費者推介公司的美味昆蟲食品。(互聯網圖片)

單看Exo的昆蟲美食包裝,根本不知原來是用蠕蟲及蟋蟀等昆蟲煉製出來的。
(互聯網圖片)

奧地利有設計師推出昆蟲畜牧器,供家庭自行培養食用昆蟲。(資料圖片)

你能形容一下烤蟋蟀、烤蚱蜢或黃粉蟲的味道嗎?也許大部分人都未試過、或沒膽量把昆蟲食落肚,自然談不上形容這些「奇珍美食」的味道。不過,Grub聯合創辦人Neil Whippey,可大方地與大家分享箇中滋味,原來烤蚱蜢吃起來肉厚、鬆脆,並有大蝦、煙肉的香味,食用口感並不黏糊及可怕。真的信不信由你!

歐洲市場邁向5億元

Neil Whippey本身是英國本土內少數的「Entopreneur」,亦即一班圍繞「Entomophagy」建立業務的創業家,而「Entomophagy」這個字,解作「人類以昆蟲作為食糧」。儘管食蟲在香港絕不普遍,但近年在全球卻愈趨流行,於南美、亞洲及非洲等部分地區,昆蟲更漸成當地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聯合國有報告指,全球已有逾20億人把昆蟲視作輔食,更為歐洲帶來了新商機。早前有研究機構預計,到二○二○年,與entomophagy相關的歐洲市場總值高達6,500萬歐元(約5.4億港元),而像Whippey等昆蟲養殖專家及分銷商,正為爭奪此一市場而努力。

Whippey與拍擋Shami Radia於二○一四年創立Grub,向英國消費者售賣一系列的可食用昆蟲,該些食品的賣點是味道,而非新奇。他們過往一直從歐洲入口昆蟲,現在更進一步,在位處英國西北部的坎布里亞郡(Cumbria)興建了一個昆蟲養殖場,開發本土供應。Whippey表示:「有電視節目描寫食昆蟲是一種需要克服的挑戰,但我們希望反駁這觀念,向大家宣揚昆蟲入饌是好味、有營養及環保,有助地球可持續發展。」

20%肉食者稱準備好

事實上,食用昆蟲有強大的環保原因支持。另一間養殖昆蟲的英國公司Edible Bug Farm,其創辦人Adam Routledge表示,地球的食物生產已到達臨界極限,目前人類使用70%農地及水在畜牧業生產上。而聯合國在二○一三年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更敦促政府及機構考慮食用昆蟲,以應付全球人口增長需求,共識是到二○五○年,全球會有90億人須找新方法獲得食糧,而報告中提出昆蟲具有高蛋白質,是極具潛力的可持續食物來源。

雖然西方人傳統上對食昆蟲有所顧忌,但現時市場口味亦開始有調節適應。一份在去年發表的學術研究便指出,有五分一的肉食者聲稱,已準備好接受食昆蟲,當中願意嘗試的男士人數較女士多2.17倍。

美國更有初創entomophagy企業,如Exo、Chapul,獲得商界的大量融資,或反映此一產業的確具某程度的市場潛力。持有Exo股權的投資者Craig Shapiro便表示:「如果可食用昆蟲能在整體肉食市場佔一份額,將為市場帶來龐大機遇,有多龐大更是難以估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